粵外經貿趨負增長 專家冀大灣區补能量

2019-07-14
来源:香港商报网

 

  活動現場

  【香港商報网訊】記者李苑立報道:由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牽頭研究出版的《廣東外經貿藍皮書(2018)》(下簡稱藍皮書)課題組13日對外發佈稱,2018年,在逆全球化趨勢和中美貿易摩擦、國內外宏觀環境複雜多變的大背景之下,以人民幣計價,2018年廣東進出口貨物貿易總額為7.16萬億元,比上年增長5.1%,創歷史新高。

  廣東外經貿年內或負增5%

  與會專家對2019年廣東的進出口貿易不樂觀,初步預測下行趨勢為主,以人民幣計值的增速或在負5%左右,貿易波動有繼續擴大的可能。

  藍皮書指,民營企業成為廣東外貿發展的主要增長點。「一般貿易+民營企業」的外貿發展模式進一步凸顯,發展活力進一步顯現。該書的研究數據顯示,2018年廣東民營企業實現進出口總額3.5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1.4%。在出口產品方面,高附加值的產品出口保持良好態勢。廣東機電產品出口2.95萬億元,同比增長3.8%,占出口總值的69.1%;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長5.8%,其中,信息技術產業保持強勁增長,中央處理部件增長21.6%,手機增長18.3%。

  儘管廣東外貿發展呈現整體平穩態勢,但是在國內經貿環境問題不斷積累與國際經貿環境不確定性等多重疊加之下,與會專家判斷,近幾年我國外貿發展處於異常艱難之境,外貿環境惡化的總趨勢沒有改觀,中國外貿的風險在不斷擴大。主要原因在於,中美貿易摩擦影響之下,外部經貿環境極其不穩定,環境惡化風險加大;企業經營成本居高不下,社會保險費用負擔比較重,人民幣匯率變化影響較大,融資成本居高難下;近兩年一系列優惠政策對企業的影響有限。

  對此,專家也提出了切實降低外貿企業負擔、應對經貿環境變化的政策建議,認為重點要把中央及地方政府有關優惠政策落到實處,切實改善營商環境,減低外貿企業負擔,降低經營成本和制度成本,幫助外貿企業渡過難關。

  冀大灣區為外貿添正增長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藍皮書的一大亮點。該書專題研究了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建設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大灣區對外開放、大灣區交通網絡與城市聯繫提升等課題。數據顯示,2013~2016年,粵港澳大灣區的外商投資總額從1306.69億美元增長到2394.87億美元,年均增速達22.75%。隨着廣深港高鐵和港珠澳大橋的通車,珠三角地區的交通網絡進一步優化提升,專家預測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內部聯繫的緊密度和均衡度會進一步增強,大灣區與東西兩岸城市的經濟聯繫和日常來往加密後,有助於灣區內各要素的進一步優化組合,對廣東進出口貿易走出困境、獲得活力提供了新動能。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