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感覺這一次,默克爾再也忍不下去了。
以前,作為一名資深的女政治家,她一直很含蓄,喜怒不大形於色。哪怕對特朗普非常不滿,也總是盡可能避免正面刺激。
比如,去年5月專程去哈佛演講,她這樣說:保護主義和貿易摩擦,正威脅著全球自由貿易以及經濟繁榮的根基。
我們千萬不能稱謊言為真相,也絕不能將真相視為謊言。我們不能將反常當作常態加以接受。
下面的哈佛學生熱烈鼓掌,盡管默克爾沒有任何指名道姓。
哪怕去年西方七國加拿大峰會,特朗普拂袖而去,聯合聲明也沒簽成。默克爾也沒說什么,也就是發了一張著名的“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的照片。
但這一次,她公開站出來了。
在日前的一次記者會上,有記者詢問:你是否堅定站在被特朗普攻擊的女性一邊?
他指的,應該是特朗普日前對四名美國少數族裔女議員的批評,認為她們不愛國,因此,她們應該“滾回老家(原先國家)去”。
身穿紅衣的默克爾毫不猶豫回答:是的!
頓了一頓,她又強調了一遍:是的!
然後,她這樣說:我堅決會和這些攻擊拉開距離,我感到我與這些受到攻擊的女性團結一致。
我想明確一點,從我的觀點來看,美國的力量恰恰在於這樣一個事實:不同民族的人民為國家的力量作出了貢獻。因此,這些事情,這些表態,是和我這一根深蒂固的印象背道而馳的。我必須說,我堅信,這與美國的形象是背道而馳的。
默克爾的意思,也是相當明確的:
1,特朗普指責四位美國女議員“滾回老家去”,她堅決反對,堅決站在四位女性一邊。
2,美國不應該是這樣的,美國之所以有力量,是因為包容,包容了各個不同民族。
3,特朗普你做得太過分了,我堅信,這與美國形象背道而馳。
印象中,這是默克爾對特朗普最直截了當、也是最強烈公開的一次批評。
能讓老太太這樣發怒,也可見對特朗普的強烈不滿。
很有意思的,一個德國總理,現在在教美國總統,什么才是美國力量、美國形象!
特朗普,你情何以堪啊!
(二)
按照一些西方人士的觀察,很多時候,對於特朗普的一些攻擊,老太太往往是不屑一顧的。
比如,2017年5月,在第一次出訪歐洲時,特朗普當著其他歐洲領導人的面,對德國人破口大罵,說德國人“很壞很壞”。
默克爾也只是辯護,認為特朗普的說法“很不恰當”。隨後,她告誡歐洲人,現在我們必須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了。
但這一次,特朗普攻擊美國女議員,讓她們“滾回老家去”,不僅得罪了默克爾,也幾乎得罪了整個西方女政治家。
以前和特朗普見面,都要手拉手的英國首相特雷莎·梅,這次也公開表示:特朗普的言論“完全無法接受”。
新西蘭女總理阿德恩,也立刻跟特朗普劃清界限:自己“完全且徹底地”不贊成特朗普。
在美國國內,除了民主黨痛批外,前第一夫人米歇爾也公開站出來說:
我們國家偉大的真正原因在於其多樣性……無論我們在這裏出生,還是到這裏避難,這裏有我們所有人的位置。我們必須記住,這既不是我的美國,也不是你的美國。這是我們的美國。
一句話,特朗普讓美國不再是美國了,全世界女政治家也對特朗普有看法了。
成功做到這一點,特朗普也確實不簡單。
但所有批評,沒有一個人的分量,有默克爾這么重。
不僅僅是因為德國現在的體量和影響力,也更因為默克爾作為資深政治家的權威和影響力。
在西方世界,美國一直是當然的老大哥;但特朗普上台後,很多西方人將默克爾看成了西方政治最後的希望。
2016年特朗普勝選後,奧巴馬作為美國總統的最後一次出國,就是前往德國。按照西方媒體的說法,他是專程來向默克爾告別:西方世界,以後就拜托給你了。
現在,老太太雖然身體不大好,但還是堅決站出來了,公開對特朗普嚴厲批評,告訴他什么才是美國力量、美國形象。
感覺這個世界,真有點顛倒了。
接下來會怎么樣?
有些應該是可以預料的:
1,美國內鬥,將更加激烈。
民意在劇烈撕扯中。在一些人看來,特朗普有種族主義之嫌的攻擊,也不完全是個性使然,而是一種政治謀略。用這種刺激性言論,打亂民主黨的布局,贏得更多白左選民的支持,從而順利連任。只要能夠連任,這些言論算什么。
2,人心散了,隊伍更不好帶了。
一個大國,靠什么領導世界?既靠硬實力,更靠軟實力。所以,中國古話說得好:德不孤,必有鄰。但現在,西方內訌,美國總統挨批都成了常態,德國法國加拿大不滿,甚至連英國都表示不服,這以後還怎么領導世界?
3,默克爾,你等著!
這一次,默克爾沒有含蓄,非常直接強烈地批評了特朗普。但後果應該也是嚴重的。對特朗普來說,最不能忍受的,就是外界對他的批評了。現在,默克爾竟還教他什么是美國力量!這簡直是一種侮辱。幾乎可以肯定的,一場狂風驟雨即將向默克爾襲來。
老太太真不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