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刊發署名文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怎麼幹

2019-08-18
来源:《瞭望》、深圳特區報

 

  深圳一直是改革的「試驗田」、開放的「窗口」,承擔為改革開放先行探索的使命。特別是「摸著石頭過河」的智慧和「殺出一條血路」的勇氣,為全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為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作出了重大貢獻。

  先行示範區既要先行,又要示範。示範的意思是可複製、可推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歸根結底,就是在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上先行示範。

  深圳將著力六方面建設先行示範區:建設創新發展與創新文化先行示範區;建設綠色發展先行示範區;建設共享發展先行示範區;建設全面深化改革先行示範區;建設全面擴大開放先行示範區;建設大都市治理現代化先行示範區。

  《瞭望》8月3日刊發王小廣署名文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怎麼幹》。全文如下:

  中央深改委第九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對深圳而言,這是黨中央賦予的新使命,是深圳作為中國率先建成國家創新型城市的新目標、新定位;對國家而言,通過在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發揮先行者的優勢和示範引領作用,可以避免走彎路,從而加快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進程。

  為什麼選擇深圳

  從發展成就看,深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最佳選擇。

  就經濟發展水平來講,深圳在一線城市中保持領先地位。2018年深圳人均GDP達到19.3萬元,比廣東全省高1.21倍,比北京和上海分別高37.9%和42.2%。按新發展理念的要求,深圳在踐行五大發展理念方面居於全國領先地位,是中國最接近現代化強國目標的城市。深圳創新發展能力不僅在國內領先,成為中國高科技產業發展的一面旗幟,而且開始在全球顯現其巨大的影響力。另外,其在生態文明建設、開放水平等方面均有亮麗的表現。

  從創新精神看,深圳引領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擴大開放以及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具有天然的優勢。

  深圳是我國人口最年輕的大城市,其多元包容的文化造就了深圳人創新、敢為天下先的品質,富有敢想敢幹的精神。我國改革開放許多先例都是起源於深圳。深圳自建立經濟特區以來,一直是改革的「試驗田」、開放的「窗口」,承擔為改革開放先行探索的使命。尤其以「摸著石頭過河」的智慧和「殺出一條血路」的勇氣,為全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為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作出了重大貢獻。中央作出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決定,其要義就是要繼續發揮這一關鍵性作用。

  從發展自主性看,深圳幹部群眾一直具有強烈的危機感和發展的超前意識,這是做好先行示範、發揮先行示範作用的先決條件。

  深圳幹部群眾有開闊的發展視野,善於謀劃未來,凡事想在前頭。從回應上世紀80年代「特區失敗論」、上世紀90年代「特區不特論」「深圳拋棄論」,再到有效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深圳都能正視危機,面對未來,主動應變,從而鍛煉出強烈的先行意識。

  從發展機制看,深圳不僅形成了相當完善的市場機制,而且黨和政府的作用發揮得很好。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發揮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的核心作用。可以說,深圳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處理好市場與政府關係的典範。

  先行示範區示範什麼

  先行示範區既要先行,又要示範。示範的意思是可複製、可推廣。因此,與當年的特區試驗田的作用不一樣:先行先試重在「敢闖敢干」,而先行示範則體現更高的標準,甚至是國際標準;先行先試只要符合深圳的實際就行,而先行示範既要符合深圳的實際,又要將有關經驗制度化、法制化,使其具有普遍的價值,適合全國學習、推廣。

  因此,先行示範就是在先行先試的基礎上,將發展的政策、做法模式化。

  具體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不僅要在經濟發展領域起先行示範作用,而且要體現「五位一體」的全面發展要求和在踐行五大發展理念上作出表率。深圳不能僅做「單項冠軍」,而要全面領先。為此,必須全面推進深圳現代化建設,實現產業現代化、文化現代化、生態現代化、生活現代化、城市治理現代化等,並發揮示範、引領、標桿作用。

  深圳市委六屆十一次全會指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就是按照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要求,按十條路徑予以推進:

  在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上先行示範;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先行示範;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上先行示範;在全面深化改革上先行示範;在全面擴大開放上先行示範;在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上先行示範;在民主法治建設上先行示範;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繫上先行示範;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先行示範;在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上先行示範。

  歸根結底,就是在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上先行示範。

  打造什麼樣的示範區

  深圳要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現代化強國中全面發展,發揮全方位的示範引領作用,同時也要突出其優勢和特色,在一些更關鍵的領域起示範引領作用,發揮其獨特的區位優勢和產業優勢,著力打造以下方面的先行先示範區。

  一是建設創新發展與創新文化先行示範區

  繼續加大基礎科學和企業的研發投入,著力提高原始創新能力和集成創新能力,把深圳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優勢的創新創業創意中心,引領全國高科技、新產業發展,為提高國家整體創新能力作出更大貢獻。同時,創新發展離不開創新文化的支撐,要努力將兩者結合起來,即「硬實力」與「軟實力」結合,深圳移民、包容性文化要不斷發揚光大,吸引更廣泛的人才和創新資源。

  二是建設綠色發展先行示範區

  始終堅持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構築好自然空間、生產格局、生態體系,補齊生態短板,使深圳更加宜居、宜業、宜游,成為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城市範例。

  三是建設共享發展先行示範區

  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構建優質均衡的公共服務體系、全覆蓋高質量的社會保障體系、多渠道住房供給保障體系和面向未來的基礎設施體系,實現社會共富和人的全面發展。

  四是建設全面深化改革先行示範區

  繼續發揮好深圳經濟特區「試驗田」「排頭兵」作用,堅持「摸著石頭過河」和頂層設計相結合,在政府機構改革、營商環境塑造、創新政策環境、住房供應體系、社會保障制度等領域積極探索可複製可推廣的改革辦法。為如何進一步理順中央事權與地方事權關係、如何更有效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係等事關重大的改革難點,提供可以借鑒的系統性改革思路。

  五是建設全面擴大開放先行示範區

  改革開放以來,深圳是市場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未來的深圳,將成為制度型開放的「新窗口」。深圳應積極對標國際化高標準投資貿易規則,發展更具國際競爭力的開放型經濟,為構建全面開放型新體系提供高標準的制度體系,是建設全面擴大開放先行示範區的中心任務。要著力處理好與香港的關係,充分發揮兩種制度、兩種模式結合的優勢,在深港深度融合發展上形成重大突破,在推動粵港澳大灣區要素流動和規則對接上率先突破。

  六是建設大都市治理現代化先行示範區

  積極探索「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大都市社會治理新體制建設,同時加大公用事業監管體系改革力度,為社會參與監督政府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供給質量,提供製度支持和保障。

  補足哪些關鍵短板

  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有許多有利、優越的條件,但也面臨一些明顯的短板,有些關鍵短板問題還相當突出。歸納起來,至少有四大短板需盡快補齊補足。

  一是著力補足大學教育和基礎研究能力不足這一關鍵短板

  一流的創新能力必須有一流的大學和基礎研究做支撐。深圳高等教育發展不足、水平偏低,基礎研究能力不足,與創新之城定位很不協調。深圳是我國唯一沒有985、211大學,也沒有「雙一流」大學的一線城市。即便是與二線城市相比,深圳在高等教育領域的短板也非常明顯。大學教育和基礎研究能力的提高需要一個長期過程,不可能像發展工業那樣通過簡單的「招商引資」辦法來實現。深圳既要重視引進國際國內名校和著名研究機構,更要營造寬鬆環境對其加以長期培植。

  二是著力將深圳打造成全國乃至全球創新型金融中心

  深圳過去在創新資本的獲得上,一方面得益於美國、香港、新加坡等資本市場支撐,另一方面得益於深圳很早就重視風險資金的培育。但進一步發展,會面臨越來越明顯的金融服務能力不足的限制。深圳要在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走在前頭,著力培育支撐創新發展的創新型金融服務體系,將深圳建設成國內國際風險資本投資高地。

  三是猛補民生短板,加快推進社會和生活現代化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要求必須全面領先,而目前深圳在社會領域、在生活現代化方面存在明顯的短板。就社會治理來講,深圳是政府管得少,較為粗放,在社會領域會造成各種能力不足、不配套、不適應等問題。

  比如,目前基本教育供給不足,深圳小學學位缺50%,初中學位缺口達30%~40%。生活便利性、質量均偏低,特別在民生方面,在文化娛樂上,在消費層次上,與香港、全球城市的高水平比還有巨大差距。深圳要著力補基礎教育、醫療服務短板。

  四是著力提高城市環境質量,全面提升城市品位和功能

  深圳作為我國的新型超大城市,像國內其他大城市一樣,面臨城市規劃不合理、「城市病」嚴重的約束,城市整體環境質量不高,吸引國際人才和高端要素的能力不足。

  一方面,城市空間開發過度,效率低下,產業和生態發展空間不足。深圳當前土地開發強度近50%,是全世界大城市發展中極少見的,比土地更為稀缺的香港高1倍,而單位土地GDP產出只有香港的1/5。過度擠占未來的產業和生態空間;另一方面,城市規劃不合理,城市運行成本過高、空間利用效率偏低問題突出。城市空間佈局分散,必然降低生活的宜居性,即通勤壓力大、時間浪費、生活極不方便。

  如何實施城市更新,實現更加緊湊型發展,成為提高深圳這一超大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的緊迫課題。

  作者: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副主任、教授王小廣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