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預期,香港最新零售數字傳來壞消息,7月份銷貨價值大挫11.4%,計及價格變動的跌幅更達13%,相對6月份下跌6.7%,充分反映近來的違法暴力抗爭,明顯拖累消費市道急速惡化。
示威者發起的「遍地開花」及「不合作運動」,不單嚴重打擊旅客來港意欲,就連本地消費者也不敢外出,零售市場自然首當其衝。的確,以旅客爲主的奢侈品市場固然影響最大,其中珠寶首飾、鐘表及名貴禮物的銷貨價值大瀉近四分之一,但更值得留意的是,其餘一衆民生類的消費也全面報跌,好像包括家具、汽車的耐用消費品也跌了一成多。較諸2009年金融海嘯最差時,整體消費也僅跌7.7%,今次形勢無疑嚴峻得多。尤其是,7月份數字分屬滯後,尚未反映8月份示威者令機場停擺、超過30個國家和地區發出旅游警示的損害;有銀行便料,本月消費將進一步萎縮三分之一!比較2003年香港沙士肆虐時,當時零售數字最多下跌15.2%;由是觀之,現在零售業到底面對多大壓力,實在不堪想像!即使如此,示威者還在積極計劃在9月份再次堵塞機場,以及一而再、再而三地發動「三罷」(罷市、罷工、罷課)……
示威活動爲零售業帶來滅頂之灾,乃是無可爭議的客觀事實。何况,有人不是提出「焦土論」,爭取全香港一起「攬炒」?市民眼睛是雪亮的,任何文宣也不可能文過飾非,誤導美化示威活動沒有影響經濟,又或誤導歪曲個中的因果關係--示威者既承認責任,就須為此負責!
或曰,少了旅客來港,街道變得鬆動,不是很好嗎?然而,如斯所謂的「利」,足以抵償經濟變壞的龐大損失麽?旅遊業所佔GDP比例雖然不高,但却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最新資料顯示,零售、住宿及膳食業共聘用了超過60萬人,高佔全港就職人口約20%,遠比金融業的5%為多,而且所提供的多是低技術工種,直接關係民生。換言之,示威者現在所趕跑的旅游生意、所打爛的零售飯碗,基層打工仔乃是受害重灾區!想當年沙士之後,尚有中央放寬自由行政策刺激零售業火速反彈,至2003年下半年已很快止跌回升了。然而,試問示威者一句,在破壞之後他們又有否建設妙計?或曰,現在不過回到從前,因爲從前亦無自由行政策!可是,以上所提飯碗,乃是實實在在的飯碗,許多人均賴以爲生;當你肆意打爛以後,又有否其他新飯碗提供?有無想過自己一手破壞了什麽?包括破壞了多少人的生計?破壞了多少個家庭的正常生活?破壞了多少個無辜市民的謀生權利?也莫說,零售當災之後恐引發連鎖反應,各行各業均難獨善其身。
毫無疑問,假若示威活動持續下去,香港經濟勢必會被「陰乾」。暑期作為傳統消費旺季,現已無奈步入尾聲;展望下個旺季10月黃金周,倘無好消息傳出的話,只怕旅業會雪上加霜。無論有否所謂「死綫」,止暴制亂、恢復秩序肯定愈早愈好、愈快愈好;唯有如此,才可止住旅客繼續流失、止住香港經濟及就業市場繼續流血……
香港商報評論員 李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