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大佬前海話資本助力硬科技

2019-09-04
来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商報訊】記者童越報道:一場“科創板下,資本如何助力硬科技”沙龍活動,日前,由深圳市前海深港基金小鎮聯合清科投資界舉辦。一眾私募大佬認為,科創板對硬科技的賦能或推動是毋庸置疑的,“5G、工業互聯網、半導體”則成為投資人未來最關注的硬科技投資領域。
 
  把握好技術革新節奏尤為關鍵
 
  時代伯樂董事總經理黃亦明表示,“技術壁壘比較高”和“技術變化比較快”是硬科技的兩個特點,一將功成萬骨枯,當巨頭形成以後,其他中小企業可能就沒有機會了。因此對投資團隊而言,需要非常懂行業趨勢,挖掘中小企業的團隊基因,還有技術路徑。
 
  高新投怡化基金總經理徐鑒冰認為,硬科技投資的難點主要集中在兩方面:一是投資方向的選擇。科技行業覆蓋方向廣泛,深挖某一領域都非易事;二是產品的核心技術是什麼以及可持續多久?因此,他認為,如何把握好投資期限與技術革新節奏,尤為關鍵。
 
  “黑科技很酷很炫,但是我們要做的是最後能夠技術落地、產品落地,業務產業落地。”創東方管理合夥人肖柯直言,其目前的策略是:關注重點產業的核心環節,關鍵技術的產業化,選擇有名校背景、海外背景的團隊,找自己的重大產業關鍵技術,可以投早期和多投。
 
  越困難時候越是投資好機會
 
  東方富海合夥人韓雪松直言,新材料企業創業非常難,包括研發時間長、產品穩定難、需要不斷融資、市場推廣難、投資規模大和專利保護難等。但他之所以仍看好新材料企業,恰是因為其真的有門檻、有技術,因此爬坡到一定程度或有規模之後,競爭對手想超越或趕上它也非常難,因此未來的前景還是很好。“我們的投資邏輯是:越是在困難的時候,越是投資的好機會。”韓雪松說。據其介紹,中國新材料行業跟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和日本相比,差距還是很大的,很多材料和裝備依舊依靠進口。“2017年的統計資料顯示,在130種國民經濟需要的關鍵材料中,有32%在國內是空白的,約54%雖然國內能夠生產,但性能不達標,只有14%是我們完全可以自給的。”
 
  在看過許多創業的新材料企業,韓雪松認為,企業在創新過程中不用追求技術完美,也不需把專利當回事兒。“專利不等於技術,不等於市場,不等於利潤,把企業規模做大很重要,在推廣的過程中不要因為太保護自己忽視了市場,懂市場比純懂技術的創業成功率要高得多。
[责任编辑:admin]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