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回應「長安劍」 質疑,重申衝擊法治不能接受

2019-09-14
来源:香港商报

李嘉诚  资料图片

  【香港商報网訊】記者馮仁樂報道:長和系資深顧問李嘉誠昨透過發言人表示,對於李嘉誠於9月8日在慈山寺的言論被曲解,感到十分遺憾,並指多年已習慣了那些莫須有的指責,永遠會虛心接受批評,但最為重要的是「寬容不等於縱容,不等於無視法律程序」。

  希望局勢降溫展開對話

  李嘉誠重申對任何暴力,包括語言暴力,對任何衝擊法治的行為都不能接受。李嘉誠由衷希望,各方能尋求空間,而非挑動矛盾,讓香港局勢降溫,社會才可展開對話。中共中央政法委的微信公眾號「長安劍」前晚(12日)發文,形容李嘉誠在慈山寺的言論是縱容犯罪,不是為香港想,而是看香港滑向深淵。

  中央政法委旗下的微信號「長安劍」發表題為《香港怎麼救之一:李嘉誠發聲,到底誰該給香港人「網開一面」?》的評論文章,指在法治社會裏,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香港少數「未來的主人翁」在街頭非法集會、毆打路人、圍攻警察、縱火燒街等暴行不一而足,批評提出對這樣的人網開一面,無非就是縱容犯罪,不是為香港想,而是看香港滑向深淵。

  文章續指出,修例風波源於深層社會問題,其中樓價高是關鍵之一,「在當下的香港亂局中,不少香港年輕人把房價高、租金貴的不滿甚至憤怒發洩到政府頭上」。文章稱,特區政府雖有一系列增加土地供應措施,但推出時困難重重,是因為「各種利益集團打『保護環境』『擔心政府財政』之類的旗號」阻撓,目的是維持香港高樓價。

  文章指出,「住的問題扭曲了不少人的價值觀,很多年輕人的目標是盡量賺錢買樓供樓,一切都在向錢看」,文章提到民建聯近日動議特區政府援引《收回土地條例》,將現時處於私人名下的部分閒置土地收回用於公屋建設,質疑李嘉誠是否看到民建聯在報章刊登、寫上「收地建屋,刻不容緩」8字標語的廣告,反問「不知和『李首富』一樣的囤地圈錢的房產商,這次會不會對香港市民『網開一面』,對香港的未來『網開一面』?」

  此外,《人民日報》前日發表以《解決住房問題,香港不能再等了》為題的評論文章,指香港的居住問題有目共睹,而且正變得日趨嚴重,例如公屋申請平均輪候時間已跌宕至5.4年,有10萬人住在「棺材房」和「?房」,評論認為這樣的局面,與國際知名大都市格格不入,更與太平山上的豪宅形成鮮明對比,強調香港住房問題的核心癥結在於土地,增加土地供應已經刻不容緩。

  地產商是時候釋放最大善意

  評論表示,要援引《收回土地條例》,意味自有財產與公共利益之間的一次利益平衡,涉及的土地,主要是囤積於地產商手中長期不開發的土地,由於《基本法》第6條與第105條對私有財產權的保護,加上援引條例或遭司法覆核挑戰,特區政府對是否引用有過遲疑。根據《基本法》第105條,徵用土地的補償相當於該財產當時的實際價值,強調「為公共利益計,為解決民生計,地產商是時候釋放最大善意,而不應只打自己算盤、囤地居奇、賺盡最後一個銅板」,反問「什麼才是對香港未來負責?什麼才是對年輕人『網開一面』?這才是」。

  新華社昨日亦發表評論文章,認為香港社會深層次矛盾,最突出、最迫切、最讓人詬病的就是住房問題,形容已到了痛定思痛、必須解決的時候,需要包括特區政府在內的香港各界凝聚共識,集思廣益,勇於打破僵固的發展思路,放下局部和私人利益,積極尋求出路,打開死結,文章認為香港當務之急是止暴制亂,同時也要及時對香港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高度重視,並採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徹底消除社會動蕩的病根。

[责任编辑:蔚然]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