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長沙市港區政協委員 金霖沅
特首宣布正式撤回《逃犯條例》修訂草案,並會就社會深層次問題進行檢討。事實上,社會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已困擾港人多年。去年香港的堅尼系數創下45年新高,到達「極端貧富懸殊」的臨界點,資源被高度壟斷,房價越來越畸形,人均住宅面積越來越小,畢業生起薪幾乎十年沒有增幅,物價卻越來越貴。根據特區政府2018年11月發布的資料,香港720萬人口中,大約有101萬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社會長期以來的結構性矛盾,包括房屋、醫療、安老、貧富懸殊等深層次問題。而年輕人面對如此環境,對個人前途命運產生徬徨、迷茫,則很容易為反對派煽動和利用,本次亂局便是最佳例證。
房價高企
針對香港本身的深層次問題,解決辦法絕不是破壞和暴力,發展才是根本的辦法。而筆者認為,香港社會最需解決的兩大問題是房價高企和經濟結構單一、產業空心化。
第一,由於公營房屋數量有限,中短期很難滿足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需求,資料顯示,香港有近20萬市民租住在?房。可回看事實,香港超過11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中,實際土地開發程度為24.3%,住宅用地僅佔6.9%。在未開發的75.7%的土地中,劃做郊野公園的就佔42%,就算為環保考慮不開發,還有300多平方公里可用。但土地問題背後涉及不同利益團體的複雜糾葛,讓特區政府左右為難,最突出的例子就是本屆政府為應對土地供應不足而推出的東大嶼山填海計劃,作為一個解決房屋問題的長遠方略,卻遭到部分團體的質疑和反對。筆者希望特區政府下決心加快增加土地供應,包括積極拓展新發展區及公營房屋項目計劃,並可以按《收回土地條例》賦予的權力,徵收發展所需土地。
經濟結構單一
其二,本港經濟結構單一,產業空心化是青年上升通道日漸狹窄的主因之一。「科創產業沒能發展起來是香港的一大痛點」,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榮休教授雷鼎鳴說:「香港金融業佔到了GDP的約19%,但只提供約6%的就業。」金融業創造財富的能力驚人,但只能吸收少數本土精英青年人,大部分本地青年沒有能力從事高端服務業,何況許多香港金融從業者更是來自海外的人才。對於當前的局面,特區政府曾嘗試採取多種手段予以改變,但科技創新產業幾次努力,幾次夭折。這其中,反對派曾出於政治目的進行過種種無端阻撓,比如特區政府為推動創新科技發展而成立的創科局,反對派為反而反,不顧社會一再呼籲停止政治虛耗的呼聲,拖延了3年。筆者希望特區政府可以在互聯網創業席捲祖國大江南北的勢頭下,推出更加接地氣的政策去發展科創產業。香港應該更加側重高壁壘的技術與研發,走出一條香港特色的科創之路。
衷心希望特區政府在蓬勃發展金融、地產、貿易以及旅遊等傳統產業之外,更專注於挖掘新的經濟增長動力,在令經濟結構更加多元的同時,也為香港年輕人創造更多向上流動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