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連心回歸情濃,亭兒玉立無限光明

2019-10-29
来源:香港商報網
回歸亭紀念公園裡的遊客們
  【香港商報訊】記者 黃鳳鳴 報道:1997年夏,為慶祝香港回歸祖國,深圳、香港兩地漁農界在深圳市歸僑聚居地光明農場的大博山頂捐資興建回歸亭,由時任香港特別行政區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題寫亭名,並安排栽種1997棵荔枝樹形成「回歸林」。充分體現了深港兩地人民對「一國兩制」方針的堅定擁護,對香港回歸祖國環抱的誠摯祝福。
 
董建華親筆題寫的牌匾
 
  然而1997年至後來20年,回歸亭經久未修,略顯破敗,政府方面雖想修繕改造,但地塊歷史遺留問題複雜,涉及違法建築拆除、墳墓遷移、清場賠償等諸多難點問題,升級開工的前期準備工作推進難度極大。
 
翻新前的回歸亭
 
  不得不感嘆光明區的決心。終於,回歸亭於2018年3月23日立項,2019年2月23日開工建設,歷經長達1年之久的前期艱難準備及5個月的建設,於2019年8月30日正式竣工驗收。2019年10月14日上午,回歸亭紀念公園以全新的面貌正式開園,免費向市民遊客開放,這是深圳首個以「回歸文化、統戰元素」為主題的紀念公園。
 
2019年10月,升級改造後的回歸亭
 
  改造升級之後,光明區回歸亭紀念公園重塑人文景觀,景點兼具休閑性及文化性,相映成趣,寓教於樂。「全市樣板」即公園改造充分融入回歸文化、統戰元素,致力於打造全市首個回歸統戰公園、全市標誌性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新時代特殊的形勢環境下,加強深港交流、傳揚愛國主義情懷的需求更為迫切,回歸亭意義進一步凸顯。
 
  回歸亭所處的光明區大博山,西朝珠江口虎門要塞,當年林則徐率領軍民在虎門銷煙,抗擊英軍;向南可遙望香港;山下的白花洞,則是抗戰游擊隊根據地,東江縱隊將日軍小分隊全殲於此。可以說回歸亭選址歷史意義重大,極具深意。
 
  如今,佔地5.85萬平方米的回歸亭成了光明區的新地標:立於回歸亭,憑欄四顧,地闊天高,光明風光,盡收眼底。回歸亭將充分發揮紅色旅遊景點效應,並與其周邊光明農場、光明小鎮等綠色休閑景點呼應融合,形成光明獨具特色的紅色、休閑、生態旅遊環線。
 
  在紀念公園裡,隨處可見香港元素。公園內文化元素由歷史學博士、市史志辦專家等專業人士進行編製評審。文化展示區包括形象入口、紫荊花文化廣場、觀景眺望臺三個區域。
 
  形象入口由大門和竹林文化牆組成,竹林文化牆記錄香港從先秦時期至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期間的歷史演變;紫荊花文化廣場呈圓形分佈,中間放置紫荊花雕塑,四周環繞廊架和文化牆。其中廊架記錄香港鴉片戰爭及香港回歸祖國等重點歷史時期史實,以及各個歷史階段國家領導人的重要講話;觀景眺望臺以翻新後的回歸亭為中心,並安裝夜景燈光。圍繞回歸亭一周,以年輪方式鋪裝地磚,並在其上雕刻舊石器時代至現代香港各重大歷史時間節點,充分體現香港的歷史變遷。
 
  公園以回歸亭為中心,四周環繞公園小道,呈現一個「回」字,寓意「回歸」。園區分為文化展示區和荔林休閑區。
 
  公園有一條回歸、統戰文化軸。通過這條文化主軸線來記載香港回歸的重大歷史意義,增強香港回歸文化的紀念性與歷史性。
 
  文化展示區有形象入口、紫荊花文化廣場、觀景眺望臺三個區域。圍繞回歸亭一周,以年輪方式鋪裝地磚,並在其上雕刻舊石器時代至現代香港各重大歷史時間節點,充分體現香港的歷史變遷。
 
  竹林文化牆上,記錄香港從先秦時期至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期間的歷史演變;廣場上的雕塑紫荊花,含苞待放,四周環繞廊架記錄香港鴉片戰爭及香港回歸祖國等重點歷史時期史實,以及各個歷史階段國家領導人的重要講話。
 
  97級臺階通向回歸亭,紀念香港回歸年。圍繞回歸亭一周,以年輪方式鋪裝地磚,並在其上雕刻各重大歷史時間節點,充分體現香港的歷史變遷與文脈。
 
  記者在回歸亭遇到不少市民遊客,有帶娃玩耍的、有老師帶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有志願者開展團隊活動的、也有一人想靜靜的。
 
  黎女士是土生土長的光明人,她經常帶孩子來回歸亭紀念公園玩,「這裡風景特別靚,空氣特別好,孩子們留連忘返。」
 
  江西籍的王先生,是位來深建設者,在光明工作了十幾年,他親歷回歸亭改造,認為變化很大,煥然一新,平時工作壓力大,時不時來公園走走,心情馬上就好了。
 
  家住僑新花園的蘇越凡,是一位老光明,他見證了回歸亭的建立、改造、重新開放,他拾階而上,走到回歸亭下,按捺不住喜悅之心,朗誦了自己創作的《沁園春 • 回歸亭》:
 
  日出東方,改革開放,吾輩昂揚。憶虎門銷煙,義氣萬丈;白花殲敵,無一逃亡。憑欄四顧,地闊天高,群巒疊翠好風光。新時代,我光明人民,奮發圖強。曾經百載滄桑,似遊子離家漂異鄉。聽南海潮湧,風雨歸程;一國兩制,人文之光。紫荊花放,蘭花思歸,明珠璀璨國運昌。齊攜手,共畫同心圓,再造輝煌。
 
 
 

 

[责任编辑:admin]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