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山區超滑技術研究所所長鄭泉水當選中科院院士

2019-11-23
来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商報訊】記者焦家志 通訊員何榮報道: 在最新公布的中國科學院2019年院士增選結果中,清華大學鄭泉水教授正式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成為了首位在坪山區落戶後榮升為院士的科學家。鄭泉水院士擔任所長的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超滑技術研究所(簡稱「超滑所」)也於上個月在坪山區正式揭牌成立。

  鄭泉水院士是結構超滑技術的開創者和國際領先者。1990年代,鄭泉水系統地建立了現代張量函數表示理論,為非線性、各向異性和非均勻材料的本構方程的不變性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其成果被應用於建立了50多種本構方程。2004年,鄭泉水以第一獲獎人身份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他領銜了科技部第一個以超滑為研究對象的973項目,同時應邀作為共同通訊作者在《Nature》期刊上發表了該刊的第一篇結構超滑的論文和展望綜述,有關成果於2017年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由鄭泉水領銜的超滑團隊是一支彙集了國內外超滑領域著名學者及跨學科高級人才的、擁有國際領先技術的研發團隊。自2008年以來,該團隊不僅在結構超滑的基礎研究方面取得了眾多突破性進展,也在全球範圍率先進行着結構超滑技術的專利布局和原型樣機研發。
 
  目前,已經到了產生基於結構超滑的顛覆性、源頭創新性的重大技術的前夜,我國也迎來了一次難得的、可能對國家和全人類產生深遠且重大影響的歷史性機遇。深圳市政府、坪山區政府共同支持成立了超滑所,旨在搭建微米級結構超滑技術平台,構建高效率的源頭創新技術孵化機制,開發一系列性能優異基於超滑技術的器件,吸引和培養超滑領域的高端技術人才,探索高效率的源頭創新技術孵化機制,從而催生出多個未來技術「獨角獸」,並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實現結構超滑技術的產業化。其研究方向在存儲、能源、物聯網等眾多領域擁有極大的應用前景,為解決困擾人類的摩擦磨損問題帶來了革命性的方案。
 
  近年來,坪山區正全力打造優質創新生態體系,對標世界一流園區標準推進坪山高新區規劃建設,加大高端創新要素和重點項目引進力度,推動創新坪山建設全面提質增速。除推動超滑所建設以外,坪山區先後引進了澳大利亞蒙納士科技轉化研究院(MTTI)、深圳灣實驗室坪山生物醫藥研發轉化中心等高端創新平台;完成北京理工大學深圳汽車研究院項目建設,籌備申請國家級研究平台;加快推動賽諾菲巴斯德合作建設疫苗創新中心、深圳市3D打印製造業創新中心、國家集成電路設計深圳產業化基地和基地分平台、坪山高新區產學研基地、坪山高新區智能製造產業園等項目、平台建設;推動國內首家第三方商用密碼檢測機構在坪山成功試點,並將探索建設新型智慧城市密碼應用示範區。在建設先行示範區和粵港澳大灣區背景下,進一步加強與港澳合作,加快香港名醫診療中心建設進程,打造國際標準的多中心藥物臨床試驗平台;探索與國際接軌的人才培訓和產業轉化機制,推動與希瑪眼科大灣區總部及高端眼科醫院、香港生產力促進局、香港生物醫藥創新協會等知名機構的戰略合作。
 
  截至目前,全區創新平台共計102個(國家級4個,省級23個,市級44個,區級14個,院士及博士站點、實踐基地17個),其中已建成院士工作站4家。全區目前共有高層次人才333人、博士人才610人,分別較行政區成立前增長了1.5倍和5倍。坪山已經成為吸引一大批優秀人才奮勇創新、紛至沓來的熱土,坪山也將持續引入高端創新和人才(團隊)資源,提升科技創新水平,為深圳打造「高質量發展高地」貢獻坪山力量。
[责任编辑:admin]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