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選的政治表態現象

2019-11-29
来源:香港商報

  作者:城市智庫研究員 吳家俊

  本年初反對派籌組風雲計劃的培訓課程,當時背後理念是要把區議會選舉「立法會化」,即是令選民以政見、政治考慮多於地區功績為評審條件,結果這個計劃在不受歡迎下草草完結。然而本年中修例風波後,上述策略再派上用場,重新包裝,是次區選用「踢走某某黨」「票投某某聯香港玩完」等抹黑字眼,其實就是叫選民政治化區議會選舉。

  是次高達七成投票率,相信就是由本年內新登記首投族和平常不投票的選民推動,選舉策略上,建制派曾經嘗試強調區議會不應被政治化的宣傳,標榜地區功績和地區人脈,社區和諧的重要,希望淡化反對派的洗腦式宣傳,記得上一屆違法「佔中」後,建制派亦使用類似方法洗滌對手的歪理宣傳,尚算湊效,但本屆被質疑未能發揮作用,建制派在選戰末段,更疑誤入圈套,仿效反對派大力宣傳,例如叫選民以手上一票「向暴力說不」,性質都是請支持者忘記地區工作,將區議會選舉作政治表態。

  「新群體」作政治表態

  雙方強調政治表態的手法下,平常不投票的選民終於成功被呼喚出來,這「新群體」的特性是過去從未找過區議員求助,故此不會去計較區議員的能力,「新群體」甚至不知道誰是候選人,他們是不依賴區議員服務的居民,所以選擇可以是空降兩三個月的素人,因為對他們來說,現任與空降的候選人同樣陌生,在很多票站現場視察,現任議員都指看見不少新面孔,正正就是過去未曾與區議員接觸過的。就是這個「新群體」作出了政治表態,推高投票人數,改變了預算。對一向認為只要有地區人脈網絡便有勝算的候選人,是不容易明白「新群體」為何會投票給空降候選人的。然而平常不投票的選民,的確難以捉摸,不代表下次會再次出來投票,亦不代表會作出重複本屆的選擇。加上尚有一百一十九萬人並未參與本屆投票,「新群體」內尚有待開發「新群體2.0」,有志服務香港的人士,再接再厲,還有不少工作。

  注意明年功能界別動向

  反對派推動政治表態的伎倆,區選取得優勢後,估計會再向立法會功能組別的選民下手。現時立法會有不少功能組別,主要按個人票為選民基礎,其中有自由黨、經民聯,或個別專業人士擔任代表,例如「飲食」界別功能組別、「零售及批發」、「紡織」、「工程」、「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本屆區選出現的「新群體」選民,一定同時存在上述功能組別當中,相信自由黨、經民聯等政黨,要注意明年功能界別選民的動向,盡早防範被反對派複製策略,應檢討建制區選的策略失誤,避免重蹈覆轍。

[责任编辑:肖靜文]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