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國學大師一生成就

2019-12-03
来源:香港商报

  饒宗頤作品《荷花畫禪》, 2006 年。

   撰文:Janice

  文化藝術

 

  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副館長(藝術)鄧偉雄(右)與香港文化博物館館長(歷史)王家敏(左)在展覽現場介紹饒公的故事。

  去年辭世的國學大師饒宗頤在他過百歲的人生中,一直為推進中國傳統文化而努力,他畢生專注這方面的研究,孜孜不倦的教研及創作令其獲得極高成就。香港文化博物館現正舉辦的展覽「饒宗頤的故事」,通過不同的展品講述饒公在學術、藝術方面的造詣,以及其貢獻和影響。

  展覽「饒宗頤的故事」分為5個部分,包括「家學淵源」、「寓研於教」、「上座傳經」、「學藝雙攜」及「退而不休」,以時間線方式介紹有關饒宗頤1917年至2018年的文學著作、書畫作品及文獻資料等200多項展品。

  展最後一張書法作品

 

  展覽現場在饒宗頤雕像後面重現了「天嘯樓」的擺設。

 

  饒宗頤作品《楷書五言聯》, 2018年。( Janice 攝)

  饒宗頤的一生涉獵學術研究題目廣泛,其中包括古文字學、甲骨學,並把甲骨文字帶到書法作品中。饒公的一身學問全憑其勤奮自學,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副館長(藝術)鄧偉雄對記者說:「他喜歡學術,曾入讀正式學校,讀了約一個月覺得進度慢,遂開始自學並協助父親研究潮州地方語言。」由於父親經營錢莊,也是潮州著名學者,從小深受薰陶,饒公小時學習就在潮州家中的「天嘯樓」,「這個樓是當時粵東最大的藏書之地。」展覽現場還原了「天嘯樓」的彩色雕花玻璃和桌椅擺設,附近展示的《梨俱室兀坐圖》中的題字是饒公第一次詳細地憶述自幼學習書法的經過及對研究書法的看法。饒宗頤的書法著名,若想跟隨饒公的步伐學書法,不妨仿效他從顏真卿的《麻姑仙壇記》開始學習。展覽還呈現他最後的書法作品《楷書五言聯》,「這件作品是饒宗頤去世前一天寫的。」鄧偉雄補充說。細看展品的筆墨依然沉厚穩重,足見其晚年書法的神采。

  創新方式呈現藝術

 

  饒宗頤作品《霧鎖重關》,2005 年。(Janice 攝)

  古有明代書畫家董其昌提出「南北宗」理論,認為山水畫分文人與職業兩種不同風格和技法,今有饒宗頤提出的中國山水畫「西北宗」。「西北宗」是饒公2006年提出的,自上世紀80年代他便常到敦煌及西北考察和遊覽,發現當地的山水形態和氣勢獨特,並非傳統的技法可精確描繪,故開創「西北宗」。展品《霧鎖重關》就是以「西北宗」筆法描繪玉門關殘壘,並摻入唐代敦煌壁畫的山水構圖,筆法剛健疾速,將西北山勢如劍、荒涼蒼茫的景象寫得淋漓盡致。

  創作不斷的饒公,除自創「西北宗」外,還有筆法、色彩、構圖獨特的「饒荷」。他筆下的荷花千變萬化,金色、銀色可用作表現荷花,更特別用上書法繪畫,「他寫荷葉時用草書,荷花時用北碑、楷書的方法去勾勒,荷梗用草篆的形式一筆畫下去。」展品《荷花畫禪》則是用草篆書法寫荷梗,為饒公少數以雙钩及撞色方法繪寫「饒荷」六連屏。另一幅《設色荷花巨幅》則以荷葉水墨、荷花設色的方式描繪,是「饒荷」的代表作。饒宗頤為何成就之高,幾乎無人能及?筆者認為或許正如鄧偉雄所說:「饒宗頤的繪畫藝術中加入自己的學術見解,同時學術研究中又會放入藝術想法。」將各種文化融會貫通、靈活善用,正是國學大師的過人之處。

[责任编辑:郭玉桔]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