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网訊】「澳門星航天情中國夢──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航天科普展」,昨日在澳門科技大學開幕。開幕儀式上,澳門政府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公布,澳門首顆科學與技術試驗衛星命名為「澳科一號衛星」。據中國國家航天局透露,該枚由國家航天局和澳門聯合研製的澳門首顆科學與技術試驗衛星,計劃於2021年擇機發射。
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右二)、中國國家航天局局長張克儉(左二)、澳門中聯辦副主任姚堅(右一)、澳門科技大學校長劉良一同為太空探索與科學中心揭牌。中新社
揭澳門與國家航天合作序幕
國家航天局局長張克儉在開幕式上致辭時表示,國家航天局高度重視澳門地區在航天科技領域的發展,鼓勵並支持港澳地區科技界參與國家航天工程項目。值此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之際,首顆澳門科學衛星合作協定的簽署,為澳門與內地航天項目合作揭開了新的序幕。
澳門科技大學校長劉良稱,國家航天局批准在澳門科技大學設立國家航天局澳門太空探索與科學中心,能充分發揮澳門的區域及資源優勢,中心同時為國家航天探測任務提供科學支撐,為本地經濟多元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逾千人參與徵名活動
開幕式上,譚俊榮為澳門首顆科學與技術試驗衛星揭曉命名,該星定名為「澳科一號衛星」。據悉,徵名活動於本年10月9日啟動,得到澳門各界的廣泛參與,1個月內共有超過1100人參與活動,收到超過1500個名稱。
該衛星計劃將於2021年擇機發射,旨在觀測南大西洋上空地球磁場異常區磁場變化的精細特徵,實現地磁場中近期變化預報,獲取的輻射帶高能電子寬能帶能譜分布等信息,對研究相關地球科學問題具有重要作用。
開幕式前,澳門行政長官崔世安與張克儉簽署了《國家航天局與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關於地磁觀測科學與技術試驗衛星聯合研製項目的合作協定》,推動澳門首顆科學與技術試驗衛星研製工作,以航天科技助力澳門發展。
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航天科普展展出「澳科一號衛星」A星模型。
航天展分部分組成
是次航天科普展由「澳門星」、「航天情」及「中國夢」三部分組成。在澳門科技大學R座綜合教學大樓綜藝館內,嫦娥四號陸器、長征五號運載火箭、澳門首顆科學與技術試驗衛星等模型精彩亮相,50餘幅珍貴的航天歷史圖片以中國航天三大里程碑串聯起航天發展重大成就,展現了「兩彈一星」元勳和「航天四老」等航天人物的風采。為增加展覽的科普性、互動性和趣味性,展覽還專門設置了「夢回神舟太空返回艙」「火星救援太空座椅」等科普互動體驗展區。
國家發改委撐澳門成區域發展核心引擎
【香港商報网訊】澳門回歸20周年前夕,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明確澳門作為大灣區四大中心城市之一和區域發展核心引擎,充分體現國家對澳門的高度信任和殷切期盼。發改委將繼續支持澳門發揮好這一核心引擎作用,在強化澳門特色優勢產業的同時推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建設好「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
打造多元文化共存交流基地
這位負責人說,《規劃綱要》明確,將澳門建設成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打造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
在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方面,這位負責人表示,今年上半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實施《橫琴國際休閒旅遊島建設方案》,把拓展澳門發展空間作為珠海橫琴國際休閒旅遊島建設的重要內容,進一步深化細化財稅、投融資、金融、土地等方面政策,並提出開放、人才等方面政策舉措,全力配合澳門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建設:「我們將繼續支持澳門每年舉辦世界旅遊經濟論壇,支持澳門建設大灣區旅遊教育培訓基地,加強與橫琴國際休閒旅遊島建設的統籌,共同打造世界旅遊休閒目的地。」
支持傳播中華優秀文化
在建設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方面,這位負責人介紹,我們積極支持澳門發揮與葡語國家的聯繫優勢,依託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為內地和香港企業同葡語國家間貿易投資、產業合作、人文及科技交流等活動提供金融、法律、信息等專業服務,聯手開拓葡語國家和其他地區市場,助力澳門企業加快發展。
關於打造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這位負責人說,一是支持澳門在對外交往活動中傳播中華優秀文化,積極主動闡釋好中國道路、中國特色,講好當代中國故事、發出更多中國聲音;二是支持澳門發揮中西文化融合優勢,加強與內地及「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地區的文化交流,打造獨具澳門特色的文化品牌。
這位負責人談及支持澳門交通基礎設施情況時表示,港珠澳大橋開通運營以來,粵港澳三地民眾高度關注、出行意願強烈,在聯通珠江兩岸的同時逐步成為重要旅遊景觀,經大橋口岸出入境旅客增長迅速,設施設備運轉良好,通行政策便利有效,總體實現「安全、便利、有序、通暢」的預期目標。
在推進城際交通聯通方面,這位負責人說,發改委同有關部門統籌考慮珠三角地區城際軌道交通與澳門鐵路等軌道交通基礎設施銜接,積極推進澳門與內地互聯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