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成為世界級旅遊休閒中心,每年接待數以千萬計旅客。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馮仁樂報道:澳門在過去20年間,在經濟、社會及民生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發展。澳門本地生產總值(GDP)從回歸之初的519億澳門元,增加到2018年的4447億澳門元,人均GDP達67萬澳門元;特區政府財政儲備、外匯儲備分別比回歸之初增長193倍和6.2倍;總體失業率從回歸之初的6.3%下降到2018年的1.8%,連續多年保持低位,伴隨着改革開放的戰略步伐,澳門已成長為珠三角地區的「盛世蓮花」。
成為世界級旅遊休閒中心
澳門是一個擁有約67萬人口的小城,回歸前的產業結構單一、經濟陷入衰退,在國家政策支持和政府與業界齊心努力下,逐漸成為世界級旅遊休閒中心,酒店房間數量從20年前的9000增長至現時的4萬以上,全年平均入住率高達九成;接待遊客數量從700萬增長至2018年的3580萬,截至今年9月,到訪澳門的遊客人數已超3000萬人次,全年有望突破4000萬人次。
2003年非典疫情使澳門經濟嚴重受挫,內地開放居民赴澳個人遊,2008年,《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中首次提出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定位;國家「十二五」規劃、「十三五」規劃中專章闡釋支持澳門發展的重大舉措,支持澳門發展成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今年出台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出,支持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在澳門成立大灣區城市旅遊合作聯盟,推進粵港澳共享區域旅遊資源,構建大灣區旅遊品牌。
澳門輕軌通車,居民交通更便利。
形成具國際影響力會展品牌
為配合建設澳門成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特區政府旅遊局2014年推出「星級旅遊服務認可計劃」,鼓勵和支持餐飲、旅行社、零售等行業提升服務質量;2017年公布《澳門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制定了未來15年的發展藍圖和行動綱領。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2005年澳門歷史城區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17年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美食之都」稱號。為了推廣「以客為先」的觀念,旅遊局於2013年推行「澳門旅遊認知計劃」,讓市民進一步了解和熟悉澳門旅遊業的發展,至今已吸引13萬人次參與。
另一方面,澳門的經濟和產業結構亦較回歸前更靈活多元,當中包括特色金融、會展業、文創業、以中醫藥產業為主的大健康產業,雖然規模上和旅遊業無法相比,但經濟適度多元的基本格局已經形成。澳門依託自由港和人員往來便利的優勢,近年來已形成多個具國際影響力的會展品牌,包括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國際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高峰論壇、澳門國際貿易投資展覽會、葡語國家產品及服務展等。會展業不僅和旅遊休閒業相互促進,同時推動了酒店、餐飲、零售等多個行業的發展,為國家對外經濟合作搭建了溝通平台,幫助企業內引外聯,發揮「橋頭堡」的作用。
近年來,內地與澳門之間的貿易活動亦日益密切,據中國商務部資料顯示,2018年內地與澳門貿易額達31.6億美元,較回歸前增長了3.3倍。在貿易、投資、工程合作等方面,成績斐然。2018年內地實際使用澳資12.8億美元,較回歸前增長了3.1倍;內地在澳門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25.1億美元,較回歸前增長了20.3倍。
大中小學實現升掛國旗全覆蓋
愛國教育在澳門取得成功,各大、中、小學實現了升掛國旗全覆蓋。
內地與澳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自2003年實施以來,兩地貨物貿易已全面自由化,2019年1至10月,內地與澳門貿易額達175.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5%。前往廣東創業或就業的澳門人日益增多,其中落戶橫琴新區的澳資企業總數達2030家,同一時間,澳門也成為內地企業「走出去」的試點平台,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推進,澳門成為了大灣區城市對葡語國家的窗口,吸引葡語國家來華投資。
過去20年,澳門除了在經濟方面取得驕人成績,在愛國教育上亦取得進展。據介紹,澳門的大、中、小學實現了升掛國旗全覆蓋,並開展經常性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特區政府設立了「認識祖國、愛我中華」項目,自2004/2005學年至今已有6.5萬名師生參與;2016年推出「千人計劃」,至今已組織超過3000名青少年到內地學習交流。自2004年以來,已有近1000名教育界人士參加港澳教育界國慶訪京團。通過參訪,教師們了解國家的進步和發展,並將他們的經驗傳授給學生,從而鼓勵更多年輕人到內地,增進了澳門同胞對國家、對特區的認同,有助培養愛國愛澳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