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洪基金會「問勢2020理事報告會」樊綱開講

2020-01-06
来源:香港商報網
樊綱演講
 
  【香港商報訊】記者:黃鳳鳴 報道:2020年1月5日下午,位於銀湖CDI大廈的國際報告廳連走道都座無虛席,由馬洪基金會主辦的「問勢2020理事報告會」迎來了樊綱和唐傑的首場開講。
 
樊綱(中)、唐傑(右)進行了交流與探討,郭萬達(左)主持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馬洪基金會理事長郭萬達主持了報告會。深圳市老領導邵漢青、張鴻義以及決咨委常務副主任高振懷、市社科聯主席吳定海、南開校友會會長周達、中國華西企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史立賓等應邀出席。馬洪基金會創會理事長李羅力首先致辭中表示,樊綱院長和唐傑教授每年聯袂搭檔的問勢理事報告會都能產生很多精彩的思想火花,帶給現場嘉賓很多重要的啟示。儘管2019年風雲激蕩,但通過問勢報告會希望對2020年中國經濟發展有更透徹的了解。
 
嘉賓合影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馬洪基金會名譽理事樊綱教授發表了題為「大變局與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的主旨演講。他從全球化講起,以世界格局、經濟、政治、貿易格局、宏觀經濟走勢為切入點,闡述了未來中國經濟的發展趨勢和特點。深圳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長、深圳市決策諮詢委員會副主任、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經管學院教授唐傑就中國轉型的中長期趨勢進行精彩的分析點評。
 
  過去的一年,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更趨複雜,一些經濟的和非經濟的困難和挑戰明顯增多。全球經濟形勢逆轉,經貿摩擦此起彼伏,保護主義愈演愈烈。從國內看,雖然中國政府加大逆周期調節,積極實施「六穩」政策,但總體來看,經濟增速逐步放緩,下行壓力持續增大。在這種背景下,2020年全球經濟的走向如何?中國經濟走勢和政策趨勢將何去何從?如何有效應對中美之間的經濟摩擦和戰略博弈?
 
  對此,樊綱指出,貿易戰會繼續談談走走,但會有反覆,因為美國不可能消除與我國的逆差,貿易戰可以達成一些協議,但美國還將長期繼續遏制中國。但中國依靠後發優勢,以較低的學習成本和試錯成本,通過對外開放使大量的知識外溢進來,由此獲得了巨大的發展動力和發展能力,快速縮短與發達國家間的經濟差距。
 
  樊綱認為,中美的摩擦早晚會來,但早來比晚來更好。貿易戰標誌著中國經濟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這個階段需要我們重視其他市場、進一步擴大國內消費市場、進一步擴大開放、進一步加大經濟體制改革力度、著力基礎研究與自主創新。
 
  樊綱強調,無論國內外形勢如何變化,中國做好自己的事情,保持經濟穩定的增長才是解決國內外一切問題的根本出路。而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包括了要使經濟保持平穩的增長,中國經濟還有很大的增長潛力,民營企業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另一方面在長期的結構調整上,中國依靠自主創新發展高端製造業、高科技產業,都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樊綱特別指出,中國經濟主要採取軟著陸的辦法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這樣的「市場出清」或已接近尾聲。加之目前中美已達成第一階段協議,會使預期穩定一段時間,投資會有所恢復。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政策調整,特別是城市群的建設,也會拉動經濟的增長。在幾大利好因素的推動下,明年中國經濟會企穩向好。
 
  樊綱院長演講完後,深圳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長、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經管學院唐傑教授進行了點評,他表示從中國經濟轉型的中長期趨勢看,潛在增長率階段性下降是各國發展轉型中不可避免的挑戰。相較於歷史上日韓轉型時期增長率大幅下降的「快調」,中國利用快速增長的槓桿率開始「慢調」,將有利於轉型期的社會穩定。
 
  展望未來,唐傑教授認為新的經濟增長主體將圍繞「認知」和「平臺」兩個概念展開。「認知」可以簡單解釋為「機器取代人」,表現在經濟增長模式上,指以廉價勞動力等比較優勢為主的增長模式,轉化為以創新創造為主的科學化增長模式。強調以「認知能力」為核心的數字經濟和數字技術將主導未來國家和城市的競爭。從改革開放四十年經驗來看,唐傑認為另一個新的經濟增長主體——「平臺」,指公開、透明、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法治化營商環境。結合深圳的發展定位來說,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深圳要堅持改革開放的優良傳統,為中國經濟創新轉型打造具有示範意義的法治化「平臺」。
 
  接下來的互動環節,現場聽眾圍繞就融資難、房價持續波動等熱點問題與樊綱院長、唐傑教授進行了交流與探討。
 
  綜合開發研究院的專家、智庫百人會智者、深圳各大高等院校的學者及新聞媒體等社會各界嘉賓參加了報告會。這次報告會得到了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深圳市綜研軟科學基金會的大力支持。
 
 
 
 

 

[责任编辑:admin]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