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尋「荒」──香港廢廟搵極都有

2020-01-20
来源:香港商报

  阿媽笏村荒廢了的天后宮。

   為多了解本土民俗面貌,筆者長期接觸各式本地廟宇,不論其遠近盛衰,定必一到。只是有一種廟,卻非憑「意志」或「勤力」可達,因為鮮有文獻紀錄,且孤身往訪也帶有點危險,那就是失落在新界深林間的荒廢廟宇。

  廢廟洪聖廟必入三甲

  究竟新界廢廟最多的是什麼廟?就目前筆者所知,洪聖廟必入三甲,在大嶼山的分流、石壁、貝澳和鄰近的小鴉洲便有荒廟,可說是洪聖信仰的重災區。

  洪聖信仰的衰落跟天后信仰的高速發展是緊扣的,由於清朝大力追捧天后信仰,建天后廟在香港也成為一陣風潮,筆者曾做過統計,目前全港的天后廟數目,不論大小規模,超過110間,絕大部分為清代建築,是全港諸廟之冠。不過,由於新界農村經濟的破滅,大量村民或棄居或移民,不少天后廟都成了廢廟,像數年前重建的西貢黃竹灣天后古廟便消失了近半個世紀,而船灣的三宮廟(協天宮、天后宮、孔聖宮)也是近十年才重建復原。

  沙頭角東北部重災區之一

  沙頭角的東北部是其中一個廟宇災區,山上的下七木橋村原有一間水月宮,後來改成橋山學校,但自從村民移居山下後,學校崩塌,文物流失,水月宮已成為一座給老藤野草覆蓋的頹垣;而附近的橫山腳下村亦有相同遭遇。橫山腳有上、下村之分,中間隔了個山坳,土名「關爺坳」,原因是當地建了一座關帝廟(筆者認為原名應是協天宮,因新界客家村鮮有用此名稱)。這間關帝廟如今已成了廢廟,只要你夠膽闖入一探,即發現在層層石塊塌枝堆的後牆底,仍有長石臺一座,細看下,表面呈硃色,肯定是神座無疑。

  阿媽笏村荒廢天后宮

  除了以上兩廢廟,近年有行山人士在媽騰古道上的阿媽笏(鬱)村附近,找到了一間荒廢天后宮,原來那就是「阿媽」笏村得名所自。據知,阿媽笏村是由姓李的客家人在1755年建村,看來他們應是由烏蛟騰遷上去的,在駱克報告中,就記有1899年時該村有人口60人,如今其村址仍在,只是亦成了廢村,陳編著的《港九影遊路線精選》(1980)中就有一幅昔日該村外牆的魚漏照。

  論規模,阿媽笏天后宮不及下七木橋水月宮和橫山腳下村的協天宮,只有約200平方呎左右,為一單幢青磚建築,其選址在一條大坑旁的平台上,遠離古道,其上下均有水漥遺迹,全廟除了門口的化寶爐、廟內的神座及滿地的玻璃樽,神具舊物一無所見。由於隱沒在深林處,若非筆者事前得高人點撥,勢必錯過,這或許是為何廢廟數十年來一直不為外間發現的原因。

  每次登程尋「荒」,手裏空空,也常常空手而回,但一旦覓得廟蹤,縱然眼前亮的只餘四堵牆,那份重逢歷史的感覺,都叫人萬分興奮!執筆至此,有村長忽然來電:「佳哥,我哋隔籬條村,原來都有一間廢廟,有冇興趣過來找找?」哈,新界的廢廟真係搵極都有!

[责任编辑:郭玉桔]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