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11時40分許,京廣線湖南省郴州市永興縣境內,由濟南站開往廣州站的T179次客運列車發生脫軌側翻事故,造成1人死亡、4人重傷、123人輕傷。
事故原因正在調查中,但是安全生產的警鐘應該敲響了,全社會要從之前的抗疫壓倒一切的心態中回過神來,確保復工復產既紅紅火火,又平平安安。
安全事故集中發生的“苗頭”,值得高度警惕。
3月27日,貴州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廠區內發生滑坡事故,12人被困,截至29日,已致4死5傷3失聯。
3月24日,貴州省錦屏中學209名學生出現發熱、腹痛、腹瀉等症狀。初步調查原因為市政供水停水之後,錦屏中學使用學校自建的備用水源,備用水源中菌群指標超標。
3月20日,河南省信陽市氟鑫礦業有限公司發生透水事故,共造成7人遇難。
更不要說,導致29人死亡的福建泉州“3·7”坍塌事故了。
發生安全事故的具體原因有很多,但是很多事故都在無視中形成,在麻痹時發生,在僥幸中傷人。安全事故很多時候不是防不勝防的,而是一頭被熟視無睹的“灰犀牛”。
從以往的經驗看,春節後復工都是事故的高發時段,更何況,今年遭遇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漫長春節”疊加上兩個月左右的疫情隔離期,到了3月底全社會才慢慢回歸正軌。
有的生產設備可能兩個月沒有開啟過,人機需要磨合;有的安全生產制度,兩個月沒得到有效執行,需要重新念緊箍咒。部分員工節後思想松懈,安全生產意識弱化,把“想當然”當成必然,把“不會有事”當成在崗的口頭禪,就注定了悲劇的發生。
築牢“安全至上”的底線,是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的原則。之前,全社會將精力集中在抗疫隔離、外防輸入上,安全生產、交通安全的木魚敲少了,安全責任意識淡化了,一些社會成員孳生了麻痹心態。其實,既然已經復工復產,就必須把安全生產放到工作的重心位置。
工,必須復;疫,必須繼續抗;安全生產的底線,也一定守住,不能顧此失彼。T179次列車的出軌事件已然發生,已經有人因此失去了寶貴的生命,這是一次嚴重警告:是對松懈麻痹的工作作風的警告,是向身體到崗、靈魂還沒有到崗者的警告。堅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在防疫抗疫之外,生產安全、交通安全、校園安全、食品安全一個也不能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