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疫情,把一位东欧老朋友带到了我们的眼前—— 塞尔维亚。
这个处于巴尔干半岛,常年大风,有点迷离又怪诞的小国,人们常在蜿蜒在首都北部的多瑙河旁缱绻流连,又常在多山的高原中忆起最近的一次战争。
△塞尔维亚/unsplash
关于塞尔维亚,你在脑海里搜索到了碎片信息是什么?
是起源于巴尔干半岛和东欧斯拉夫人之间的吸血鬼传说,还是201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拥有深沉南斯拉夫情结的作家彼得·汉德克?
要不,就是在球赛中,塞尔维亚球员矫健利落的身姿:
△塞尔维亚男篮,很多人从中第一次认识塞尔维亚 / NBA官网
当然,最多的还可能是塞尔维亚身上 自带的“前南斯拉夫”标签,无数人曾惊叹其的辉煌和落寞, 但这只不过是塞国千年历史长河里的一个点。
远远不足以代表塞尔维亚。
复杂、矛盾和多元
才是塞尔维亚的底色
若你打开地图,便发现:塞尔维亚躺在欧洲东南部的巴尔干半岛,多山多丘陵多河流,蓝色的多瑙河静静地流淌而过......
看上去真是一个好地方, 如果不是身处巴尔干半岛的话。
△塞尔维亚的地理位置/Google map
巴尔干半岛,这是一个什么地方?
重点形容一下,就是: 连接西欧与东欧的要道,多山。
这两个地缘特点乍看没啥,要是连在一起看,那就是“要命”: 身处欧亚大陆的扼要位置,自必离不开战火纷争;多山,势必又会造成人口和文明的阻隔。
△多山,造成了这片区域的文化断层/unsplash
命运和地缘注定缠绕不开,谁也不能躲过。
公元3世纪-7世纪,斯拉夫人南下到巴尔干半岛定居,本来他们同宗同源,被称为“南斯拉夫人”,而且“一个统一的由斯拉夫塞尔维亚人组成的国家”的执念一直根植于他们心底。
但是,经历了长期的人口混血、宗教文化各自发展,还有地缘的阻隔,这片土地上人们的身份认同逐渐演化成了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等等。
△战争和人口迁徙,巴尔干半岛离不开的话题/wiki
本来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就已经让人头疼,再加上要命的地理位置,导致千年来都被欧亚历代大国盯上,被入侵史更是一箩筐也讲不完。
于是, 这个“统一梦”,只是被裹挟在这些自我和外来纷争中停滞不前,甚至被弄得支离破碎。
当然,他们差一点就实现了这个梦,前南斯拉夫是其一。
△前南斯拉夫国土面积图(1945-1991) 。当时,由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马其顿,黑山,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这六个共和国和两个自治省,组成了史上著名的“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前南斯拉夫”。/ wiki
在70年代,前南斯拉夫确实做得很好:摸索出“self-managed workforce,state-own property”(自我管理劳动力和国有财产)经济模式,西方式的市场经济和东方的计划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共存,眼光同时向东西方打开。
另外,人均拥有18㎡住房;36%的家庭拥有汽车;7-15岁儿童可免费接受8年义务教育;每1.8个家庭拥有一台电视;每2.1个家庭拥有一台冰箱......
△前南斯拉夫时期的塞尔维亚 / Youtube
但这, 更像是一个在深重矛盾上存在过的美好泡沫。
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因曾被匈牙利入侵,故宗教文化更接近西欧那一套;波黑则因奥斯曼土耳其的入侵,意识形态迥然不同,再加上经济问题,泡沫一触即破.......
六个国家各自解体后, 徒留下被称为“继承南斯拉夫正溯”的塞尔维亚在夕阳中独自哀叹。
△如今的塞尔维亚 / 图虫
战火和迁徙,构成了现时塞尔维亚复杂的底色。
在塞尔维亚现时700万的人口里,除了80%的塞族人口,还有阿尔巴尼亚族、匈牙利族、罗马尼亚族、波斯尼亚族等等,也是欧洲国家中少数民族登记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
△塞尔维亚复杂多元的底色 / unsplash
当你走在巴尔干半岛上,可能会感受到历史学者叶礼庭在《血缘与归属》一书中用“自恋效应”来解释的民族复杂感:
“当外人来到巴尔干,不会震惊于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之间的差异,而是会震惊于他们看上去多么相似。”
在这片土地上,有很多矛盾和分歧不过是他们自己后来构建出来的。
从建筑到文学
塞尔维亚继承了前南的“怪诞”
从地缘、人口和争端来看,这个地方确实像一个无限循环的死结,但却丝毫不妨碍人们对这里的热爱。
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彼得·汉德克是个奥地利人,用德语写作,却无法离开他的“前南斯拉夫”情结:
“前南斯拉夫在我心里是个很有意思的国家,她义无反顾地走第三条道路,这是一个了不起的选择。”
△彼得·汉德克 / DW新闻
哪怕被取消奖项、被取消出席资格,彼得·汉德克依旧对这个地方大胆示爱。
这样的“结”,确实有些让人无法解释。
当战争、人口、多元文化、前南斯拉夫遗风、废墟和涂鸦、修道院与野蛮主义建筑,都在同一地点同一时空出现,又在这片土地上衍生出另一种主义—— “迷离与怪诞”,像个漩涡般,让人忍不住被吸引进去。
△塞尔维亚很怪诞 / unsplash
作为前南斯拉夫的核心成员国,这或许能解释一部分塞尔维亚为何惹人爱的原因: 变化多端,特立独行,个性“有劲儿”。
从过去到现在,塞尔维亚一直是个挺“自我”的国家,处处彰显着和这个世界的与众不同。
△如果还没了解,请不要轻易靠近塞尔维亚 / 图虫
先是 建筑,最能直观地体现出他们这份“鲜明”。
二战后,前南斯拉夫选定贝尔格莱德(现塞国首都)作为国家首都,并打算在这片土地上大刀阔斧搞建设,但预算又有限。
△前南斯拉夫时期人们建设的纪录片 / YouTube截图
先看了 西边的哥特式、巴洛特式建筑, 尽显浮夸造作;又看了 东边的“赫鲁晓夫”式建筑, 过于僵硬死板,了无生趣。
于是,一种被后世称为 “野蛮主义”、只用直白粗犷的钢筋混凝土创作的建筑就在这两者之间崛起:
居民楼是毫无规则可言的;首都的东西城门地标建得像外星发射塔;战争纪念碑更是像外来文明留下的记号......
△在塞尔维亚很容易见到这种野蛮主义的建筑艺术 / Yomadic
在这片无尽怪诞的土地上, 文学、戏剧、电影和诗歌同样滋长得异常茂盛。
“战争”在某种程度上为创作者们提供了源源不绝的素材。
在电影方面,他们有《桥》《地下》《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苏捷斯卡战役》《乌日策共和国》等等等等,很多战争题材的电影后来都成了中国老一辈的记忆。
△电影《桥》 / 影视截图
特别是《桥》的主题曲——《啊,朋友再见》很多人现在都能耳熟能详。
在战火之下,塞尔维亚人离不开吃饭和诗歌。描述了法西斯暴行和塞族人民反抗精神的诗歌《血的童话》又在这片土地上被吟诵半个世纪。
在历史的长河里,塞尔维亚文学先后受宗教、入侵国、欧洲启蒙运动、浪漫主义和苏联文学等影响,到了60年代,塞国的文学就呈现出 “新、多、奇、杂”的特点。
先锋主义作家米洛拉德·帕维奇的《哈扎尔辞典》就被称为“魔鬼文学”,时空倒溯,人鬼转换,现实与梦境缠绕在一起,扑朔迷离地讲述哈扎尔民族消失之谜。
△旷世奇书《哈扎尔辞典》,令人称奇的是还分有阴阳两本,据说只有11行差异,作者将其隐藏在文本中,由读者自行寻找 / wiki
这种奇异怪诞的艺术环境,也不怪乎吸血鬼的传说,还有种种前南斯拉夫流传下来的民间迷信在这里出现。
连塞尔维亚人的 宗教信仰,也和一般的欧洲国家区别开来。
他们信奉东正教,建造修道院,这是塞国人最重要的“自我身份认同”。
△格拉达茨的塞尔维亚东正教修道院(13世纪),塞尔维亚 / unsplash
不同于西方国家天主教堂的静穆和庄严,喜欢向外传教;
塞尔维亚的修道院瑰丽无比,湿壁画上的神祗或国王栩栩如生,更注重向内的索求,作为提供给隐修士的避世场所。
△修道院内的湿壁画,圣徒、国王皆可刻画在这之上 / 图虫
这种虔诚的修行和信仰,并没有辜负塞尔维亚人。
在复杂多元和战火缠绕的背景下,塞尔维亚在文化输出方面,多如繁星并保持独立清醒。
这也正如他们的一贯态度,在注重自身止痛的同时又对世界保持好奇。
忘掉南斯拉夫
塞尔维亚继续前行
无论如何,塞尔维亚早该从“南斯拉夫”这个标签下走出来了。
△如今的塞尔维亚/图虫
尽管前南斯拉夫曾经给了塞国人们一个美好的幻觉,但一眼望见的繁荣之下早已危机四伏,比如1989年的通胀率已经达到了可怕的2665%。
自南斯拉夫解体和科索沃战争后,塞尔维亚的经济几度停摆,失业率攀升,城市的建筑、基础建设和交通轨道更被轰炸得满目疮痍。
△贝尔格莱德市中心的残垣断壁 / The travel time
显然,只有走出“南斯拉夫”,才能更好前行。
从2000年开始,塞国的人均GDP已经开始逐步增长。在这之下,塞尔维亚的人类发展指数(衡量人类发展的三个基本方面的平均成就:长寿、健康的生活、知识和像样的生活水平。1 =最发达)2018年已经达到0.8,排名世界第63位。
△1992年-2018年塞尔维亚的人均GDP(美元)/knoema
虽然在繁荣指数上,塞尔维亚和日韩还有很大一段距离,但在 人类幸福指数上,两方的排名却不过是一前一后。
塞尔维亚的居民,在经历了数十年来因战争、分裂而起起落落的生活水平后,已经练就出一种近乎 “虚无主义上的幽默精神”。
他们常常自嘲自己没有核心产业。一位住在贝尔格莱德的居民原话是这样说的:
“在首都贝尔格莱德的任何一条街道上,你都可以看见这个国家的‘核心产业’: 面包店、药店和赌场。
我们吃饱了饭,就去赌场瞎赌几把,赌输了就去药店买点降压药,就这样无尽轮回地过完这一生。”
△塞尔维亚以农业起家,如今则以60%的服务业作为支撑,其余剩下的为制造业和农业 / 图虫
幸好战火并没有摧毁塞尔维亚人性格里的乐观和热情。
只要去过塞尔维亚的人,都会对他们的热情、话痨和幽默印象深刻。
这可能得益于他们的精神寄托—— 体育。
在战火之下,唯一能让塞尔维亚人出门的,可能只有体育。据统计,塞国有56%的国民都是体育运动爱好者。
△塞尔维亚足球场 / 图虫
他们是当之无愧的体育强国,篮球、网球、足球任何一样放眼世界都是个耀眼的存在。
网球明星德约科维奇在他自己撰写的《德约科维奇:一发制胜》一书里,就讲述了自己孩提时代冒着战火的危险在废墟上练球的经历。
△网球明星德约科维奇,塞尔维亚最帅的男人之一 / 图虫
男篮则是可以正面硬刚美国篮球队的存在;至于足球,更是塞尔维亚人的国民运动,5次获得奥运会金牌,每年都会吸引成千上万的球迷前往贝尔格莱德的红星足球场观看比赛。
△贝尔格莱德红星队
再加上充斥在贝尔格莱德的街头涂鸦,还有被《孤独星球》评为全球第一的夜生活,潮酷的音乐和舞蹈伴随着人们到深夜......
表面上看,塞尔维亚人已经走出历史伤痕。
只要横向对比一下,你会发现“前南斯拉夫”留下的阴影依旧笼罩在塞尔维亚上空。
解体后,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的经济发展无疑比塞尔维亚更好,塞尔维亚的月工资在前成员国里排第四位,却要花上162.2个月才能在市中心买一套60平的公寓。
△前南斯拉夫成员国的月工资和公寓价格 / obserwatorfinansowy.pl
还有一个问题是,在过去不久的时间里,由于对于国家身份认同变换得太快, 这一点,也造成了塞尔维亚两代人之间意识鸿沟的撕裂。
除了用时间抚平伤口,塞尔维亚近来也积极发展:包括加大对公共设施的投入,大力发展旅游业,申请加入欧盟等等......
△塞尔维亚街景 / unsplash
自2009年以来,塞尔维亚一直在寻求加入欧盟的可能,但因为科索沃问题、边界争端等一直踟蹰不前,但2025年,塞尔维亚有望加入欧盟。
这一次的疫情,也能肉眼看见塞尔维亚的着急,他们再承受不起打击了。
好日子来得太难,或许,“珍惜和平当下”这道题,他们才是了解得最深邃的那群人。
参考资料:
什么是塞尔维亚?地球知识局
斯拉夫民族简介 痞客邦,陈美芬教授
塞尔维亚简史:一文读懂塞尔维亚的前世今生 Mr豆在塞尔维亚
俄语和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有多像?知乎
塞尔维亚入欧(下):血浓于水的“俄罗斯情结” 转角国际
南斯拉夫百年:一个国家的“冥诞” DW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国家叫南斯拉夫 纽约时报中文网
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北约轰炸二十年的记忆追溯 BBC
Ruins from Belgrade bombing The travel time
特别鸣谢受访者火乐、江鸟对本文的贡献。
【今日作者】王得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