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個《肺結核活動性判斷規範及臨床應用專家共識》發表

2020-04-10
来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商報訊】記者林麗青報道: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肆虐,但傳染性疾病領域死亡人數第一位的疾病目前仍然是結核病。判斷肺結核患者「治不治療」和「停不停葯」一直以來都是臨床的困惑問題。4月10日,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南方科技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撰寫的《肺結核活動性判斷規範及臨床應用專家共識》正式發表,為肺結核活動性判斷這一臨床醫療實踐中的熱點難點問題提供了基本原則和方向。
 
  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結核病高負擔國家,2018年新發肺結核患者82.3萬。
 
  肺結核分為活動性肺結核和非活動性肺結核,其中,活動性肺結核需要積極抗結核治療,而非活動性肺結核則無需抗結核治療。但肺結核的活動性判斷有時並不容易,有些患者能夠在痰液中找到結核分枝桿菌,但半數以上的患者沒有咳痰或者在痰液中找不到結核分枝桿菌。這就給臨床醫生出了一個「難題」:需要經驗豐富的臨床醫生綜合分析患者的臨床表現、治療史和影像學等資料,才能做出最終判斷,回答「治不治療」的問題。
 
  另外,患者在接受抗結核治療的過程中,往往也不能提供痰液或者在痰液中找不到細菌,這時也需要進行肺結核活動性的綜合判斷,回答「停不停葯」的問題。由於上述問題十分複雜,數十年來我國沒有一套標準來指導肺結核的活動性判斷,導致肺結核「漏診漏治」和「過度治療」現象時有發生,影響了醫療質量、加重了醫療負擔。
 
  2019年10月26日,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南方科技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牽頭組織國內結核病科、影像科、綜合醫療機構相關學科和結核病防治領域等有經驗的專家,召開專家共識研討會。在研討會上,針對有爭議的要點,本着科學客觀的學術態度,各位專家進行了激烈討論。
 
  4月10日,經過專家們反復修改、完善,依據臨床經驗和循證醫學證據撰寫的《肺結核活動性判斷規範及臨床應用專家共識》正式發表在《中國防癆雜誌》上,共識為肺結核活動性判斷這一臨床醫療實踐中的熱點難點問題提供了基本原則和方向,極大方便了臨床醫務人員對肺結核活動性規範判斷,將對提升醫療質量、減輕患者負擔起到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