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与现代间徘徊的老舍

2020-04-14
来源:三联中读

  以下文章来源于三联中读 ,作者以非

  老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一生在小说、话剧、散文、戏曲、古体诗方面皆有丰硕成果,其长篇小说代表了中国现当代长篇小说的最高成就。他以幽默的北京白话形成了特有的语言风格,写尽了北京市民的悲欢离合,是现代京味文学最富代表性、成果最为卓著的作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舍(图片来自网络)

  老舍不是从“政治文化中心”这个角度来理解北京的,而是以本地居民的视角来叙写生活日常,这其中有他对乡土的眷恋,也有对北京市民文化正面与负面价值的展现与反思。老舍是现代北京中下层守秩序市民的代言人,他刻画了这一阶层形形色色的各种人,车夫、巡警、教师、学生、科员、主妇等,其中车夫与巡警是老舍笔下最具代表性、也是其他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家很少关注的人物。他们一般都是苦人而不是恶人,老实勤勉却不得善终。老舍对乱世中北京市民悲剧命运的叙写,不仅是历史的佐证,也抒发了自我的生命悲感与建立良好社会秩序的渴求。


  电影《茶馆》剧照(1982年,由谢添导演,于是之、蓝天野、英若诚等饰演)

  作为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人物,老舍的写作带有鲜明的新旧交替时代的特点。在长篇小说《二马》中,老舍把北京马氏父子置于伦敦这样的异域商业竞争场景,重新审视了中国传统的闲适文化。他没有像古典诗人那样去批判商业世界的功利庸俗,而是让老马在闲适无为中面临坐吃山空的危机,以幽默的态度讽刺他在商业工作中的审美化追求,展现其对生存所造成的危害;从无力承担个体与民族生存,及缺乏民族自尊心与操守的角度,反思了中国闲适文化传统的价值缺憾。

  但老舍同时肯定了这种态度超越生存功利的审美与人性关怀价值,赋予其多重意味。在救亡图存与吸收异族文化长处方面,老舍关注民生,看重商业能力,而非晚清维新人士所关注的军事力量,亦非“五四”流行一时的美育等力量,呈现出重实干、商业与知识,但轻视民主自治精神的价值倾向。

《二马》话剧

  另一部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是20世纪30年代文学中最富代表性的作品。它1937年连载于《宇宙风》杂志,讲述的是洋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老实,规矩,要强”的祥子经受一系列致命的打击之后,变成一具懒惰、挑刺、甚至不惜出卖人命以换取金钱的行尸走肉。如果说鲁迅关注的是人权,痛心人对自己被奴役的生存环境缺少审视、没有平等做人的主体与自尊意识的话,老舍关注的则是社会为什么没有给一个老实人基本的生存空间,为什么要把祥子这么一个本分人赶尽杀绝?

  老舍在《骆驼祥子》中呈现的是社会批判的立场,他把祥子的堕落完全归因于社会,虽然对祥子的堕落痛心疾首,但并没有开启人面对苦难应该承担怎样责任的问题,不去追问祥子对自己的灵魂应该负什么责任。

电影《骆驼祥子》(1982)剧照

  1933年初版的长篇小说《离婚》,讲述了北平两位财政所科员的人生故事。老李对眼下的庸常人生很不满意,不满包办婚姻,向往生命诗意。张大哥是典型的北京热心市民,一生要完成的神圣使命就是“做媒和反对离婚”,总想把老李拉回到现实人生轨道上。张大哥“每根毫毛都是合着社会的意思长的”,是一种文化“匿名统治”的象征。

  作品在生命哲学的层面批评张大哥的生活方式,以“常识”、“日用百科全书”来形容他缺乏诗意的精神特质,认为“他的生命就是瞎热闹一回,热闹而没有任何意义。”老舍关注的不是秩序是否合理,而是人的存在问题,因为哪怕再合理的法则也会规训个体的灵魂,而现实总是平庸的。最终追求诗意者难脱“无地彷徨”的命运,徒留作者关于反抗和逃离只是徒劳的生命悲感。

电视剧《离婚》(1992)剧照

  而小说中老李的这段宣言,早已超脱了时代与角色本身的局限,成为人类共同困境的表达:

  “我并不想尝尝恋爱的滋味,我要追求的是点――诗意。家庭,社会,国家,世界,都是脚踏实地的,都没有诗意。大多数的妇女――已婚的未婚的都算在内――是平凡的,或者比男人们更平凡一些;我要――哪怕是看看呢,一个还未被实际给教坏了的女子,情热象一首诗,愉快象一些乐音,贞纯象个天使。我大概是有点疯狂,这点疯狂是,假如我能认识自己,不敢浪漫而愿有个梦想,看社会黑暗而希望马上太平,知道人生的宿命而想象一个永生的乐园,不许自己迷信而愿有些神秘,我的疯狂是这些个不好形容的东西组合成的;你或者以为这全是废话?”

电影《骆驼祥子》(1982)剧照

  而微观层面恋爱婚姻关系的描写,则与性别意识紧密相关。老舍写了许多男女关系,塑造了大量女性形象,其中透露出对男女关系、对女性的理解,以及对男性自我的理解。他经常从男性中心的家庭观念出发去认可无知无识又温驯贤惠的传统女性,但一旦写到深层的爱情体验,又往往深味与传统女性的婚姻中无爱的痛苦。

  他受到现代个性主义与平等理念的启蒙,从男性立场上追求爱情幸福,张扬个性主义,批判奴役女性的封建文化,同情女性受男权伤害的生命苦难;但有时又为了整合民族意识的需要盲目赞美女性传统品格,放弃对男女深层爱情体验的关照;会在对传统女性的歌颂或批评中陷入男性中心立场,压抑女性主体性;悲悯男性精神痛苦,否定女性的合理需求,在道德评价上也失之公允。他对娇小、纯真、灵动女性有一种无边的父爱,但对强势女性却充满恐惧与厌憎,因为她们颠覆了传统两性间的权力关系。这些充分体现了一个现代男性作家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徘徊,在固守男权立场与坚持平等的人的立场之间徘徊的复杂矛盾心态。

  那么,

  老舍小说中有哪些活色生香的人物?

  北京文化有哪些正面和负面价值?

  老舍语言的魅力在哪里?

  他的作品呈现了哪些深层的意识与人性?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