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网讯】一直以來,外貿數字一直是香港經濟形勢晴雨表。中美貿易戰下,去年香港商品整體出口貨量大跌,廠家都急謀轉型及分散市場風險,並積極拓展新市場;今年以來,一場席捲全球的世紀瘟疫又飛起了「黑天鵝」,本不景氣的外貿行業自然雪上加霜。尤其是2月份之後,疫情在全球廣泛擴散,意大利、英國、德國,韓國、日本,以及美國情況尤其嚴重,對整個製造產業鏈影響猶如雪崩式擴大。因此,上個月的本港外貿數字雙雙下挫毫無意外,當月出口數字雖勝過預期,惟港進口已然連跌16個月。
談起香港貿易與物流重要性,因香港產業結構九成都是服務業,貿易也多以轉口貿易為主。因香港位處亞洲中心位置,臨近中國內地這個「世界工廠」,具備豐富國際市場經驗的商貿環境,不少企業及貨主都選擇利用香港作為貨物轉運站。因此,香港貿易量非常龐大、驚人,每年金額達至香港GDP的3倍,顯示總體貿易活動相當活躍。惟在「灰犀牛」亂跑、「黑天鵝」亂飛的當前,就是「皇帝的女兒」也愁嫁,香港外貿出現連續下行就不難想像了。貿發局去年底調查顯示,2019年第四季本港出口指數為18.8創下歷史新低,為連續3季下跌,反映本港貿易商持續看淡前景。當時,貿發局研究總監關家明預測,2020年本港整體出口貨值將按年下跌2%。現在看來,這個已經是相當樂觀的估計了。
資深投資銀行家溫天納表示,目前看來,疫情對香港進出口的影響尚未過去,而中美貿易戰未來走向依然不明,香港進出口的最壞時期依然需要觀望。
中大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稱,3月和4月疫情仍在歐美蔓延,之後的數據情況難以判斷,加上未來仍有中美貿易戰這個大問題,香港進出口的未來依然前途未卜。
香港商報記者 鍾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