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設國情專責機構 民建聯兩會獻策23項

2020-05-12
来源:香港商报网

  

民建联昨日举行记者会,公布今年将提出23项两会建议及提案。  记者 崔俊良摄

     【香港商報网訊】記者林駿強報道:全國兩會將於今月下旬舉行。民建聯昨公布23項兩會建議和提案,其中有4項重點建議,包括國家成立專責機構,加強各界認識中國歷史及國情;在粵港澳大灣區兩選址,包括珠海桂山島、港珠澳大橋珠海段南側指定水域,建造香港城;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能力;以及支持香港學生到大灣區內地城市讀書。其他19項建議涵蓋不同方面,分別是改善民生,發展經濟;推動環保,善用資源;以及是認識國情,促進聯通。

  民建聯昨日舉行記者會,出席的除了全國人大常委譚耀宗,出任全國政協委員的主席李慧外,還有全國人大代表葉國謙、陳勇;全國政協委員梁志祥、彭長緯。該黨今年將提出23項兩會建議及提案,有4項為重點建議,一是國家成立會吸納香港專家加入的專責機構,加強各界認識中國歷史和國情,實際做法可包括將更多內地的珍貴歷史文物運到香港進行展覽;加強對香港青少年、校長、教師等的國情和歷史培訓;內地駐港機構多舉辦公開講座;在珠三角地區設立港澳青少年交流培訓基地等。

  建議兩選址包括珠海桂山島

  二是在大灣區兩個選址建造香港城。民建聯建議在珠海市桂山島及港珠澳大橋珠海段南側指定水域填海建造香港城,每處均可至少提供10平方公里或1000公頃的未發展用地,可提供大量住屋單位,打造成一個集商業、專上教育、科研及現代物流和工業的新型經濟中心;又建議若有限制性規例,中央可考慮適度調整,可視乎情況提供財政補助。

  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公衛能力

  三是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能力。民建聯認為可檢討及完善疫情通報交流機制,全面提升防疫裝備及物資的製造、運輸及儲備能力,並鼓勵及支持加強研製高科技防疫抗疫裝備如可重用口罩等;在個人、社區、傳染病預防,以及野生動物保護等範疇,加強推動健康宣傳及健康教育;加強培訓工作人員,應盡量以文明手法例如勸導等,讓市民自願配合工作。

  四是支持香港學生到大灣區內地城市讀書。民建聯稱,內地主要城市可參考深圳等城市的做法,讓港澳學生接受當地中小學義務教育;鼓勵及便利香港優質的中小學校包括國際學校、直資學校等在內地開辦分校,確保可與內地及香港的教育體系銜接;循序漸進先從認證高層次學歷如兼讀制博士或碩士課程做起,然後再推廣至兼讀制學士等學歷;進一步放寬《內地部分高校免試招收香港學生計劃》計劃,納入更多高等學院,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電影學院等。

  推動香港成為國際仲裁中心

  民建聯的建議及提案中,有9項關於改善民生,發展經濟,包括內地開放更多科技設施,推動香港創科發展;進一步推動大灣區遊艇自由行;推動大灣區保險業發展;推動香港成為國際仲裁中心;加快修例引入靈活會計年度制度,在撇除特定類別公司或單位下,除了12月31日外,可讓企業或公司自行訂定以哪個結算日截算,例如可考慮加入3月、6月和9月的最後一日,與傳統的季度末相一致;建立大灣區統一房地產資訊平台;加強對房地產中介行為監管;優化《藥品管理法》以配合大灣區的發展;推廣深圳頤年卡安排至廣東省,讓香港長者享有當地福利。

  在關注推動環保和善用資源方面,民建聯提出5項建議,提案包括持續提升國家的文明和友善形象,全面禁止食用貓狗,包括用立法手段,訂立具阻嚇性的處罰力度;繼續提供港澳流動漁民的生產和生活便利,容許他們可豁免接受檢查;繼續完善非法捕魚舉報機制,提升海洋生態保育;持續提升粵港澳大灣區環保事業的科技創新,推動回收再造經濟;持續加大對大灣區水資源的保護和再造。

  簡化出入境以提升大橋效益

  最後是認識國情,促進聯通,民建聯的5項建議、提案包括希望中央增撥更多資源,加強在大灣區推動嶺南文化發展,可舉辦旅遊、展覽、工作坊等文化藝術活動;提高民辦教學機構自主權,包括可自行決定招生方式、招生時間、跨區域招生等,以提高其辦學靈活性;透過「一帶一路」開拓香港發展空間;提升港珠澳大橋的效益,做法包括放寬車輛使用大橋、簡化出入境安排、設立「香港機場專線」等;以及在大灣區的框架下,加強統籌港深口岸擴建工作。

[责任编辑:黄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