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楊凌雲報道:5月17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工作第107場新聞發佈會上,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科技攻關專班成員、北京市科委主任許強表示,面對這次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本市科技戰線聞令而動、盡銳出戰,第一時間成立了新冠肺炎科技防控領導小組、科技防治專家組、科研攻關工作專班,部署了21個科技攻關項目,布局了模式動物、全病程信息與樣本資源等一批關鍵技術平台。
目前,本市已有3個新冠肺炎診斷試劑產品獲批上市;3個新冠肺炎疫苗先後進入II期臨床試驗;5個創新葯獲批臨床試驗,部分已完成II期臨床研究。同時,充分發揮北京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優勢,推出北京「健康寶」「京心相助」APP,研製智能測溫系統,搭建醫生在線諮詢平台,開發AI輔助診斷軟件等,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
與此同時,在此次科技戰「疫」中,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短板,特別是預防、科研、醫療、臨床研究的聯動不夠順暢;生物安全領域科研力量、關鍵技術平檯布局有待完善;疫情防治科技儲備及產業化承接能力還不夠健全,比如我市還沒有為科研服務的生物安全三級(BSL-3)實驗室;高水平創新團隊、公共衛生等專業人才還需加強引進和培育。
許強表示,下一步,我們將按照《意見》要求,落細落實《關於加強首都公共衛生安全應急管理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
一是充分發揮首都科技資源的優勢,建立起預防、臨床、科研、治療、項目應急報批的聯動機制。這樣的機制在這次疫情防控中發揮了很好的作用,我們要固化下來;
二是進一步加強生命科學領域基礎研究,提高病源生物學研究水平,加強人才培養和引進,增加技術儲備;
三是加快診斷試劑、藥物、疫苗、醫療裝備研發,支持藥物和疫苗研製企業擴大生產承接能力,讓更多科研成果應用於預防和臨床一線;
四是完善生物安全三級(BSL-3)實驗室的布局,補齊模式動物、抗體等大分子藥物、CRO/CMO平台等共性技術平台;
五是深化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5G、物聯網等新技術手段,在疫情監測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等方面的支撐作用,不斷提高體系化對抗新發突發傳染病的能力和水平。
下午的新聞發佈會上,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社區防控組副組長、北京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張革表示,共有365萬返京人員進行了居家和集中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