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网訊】財政司司長陳茂波17日發表題為《復蘇路上的最大障礙》的網誌指,香港經濟形勢目前仍然嚴峻,3月失業率已升至4.2%,估計4月失業率將無可避免會更大幅度攀升,就業不足問題亦很可能會進一步惡化。他認為更關鍵的是穩定的社會環境,如果疫情減退但暴力重臨,亦會令本地經濟復蘇遙遙無期。他相信「攬炒」或為香港經濟復蘇的最大障礙,認為當經濟轉差已是切膚之痛、入骨之傷,仍然主張「攬炒」是不負責任,損人不利己的行徑。
1萬蚊現金最快7月收到
陳茂波表示,涉及逾1200億元利民紓困措施的財政預算案,上星期在立法會獲得三讀通過。他再次感謝42位投票支持的議員,讓預算案中一系列包括退稅及退差餉,以及全港合資格市民每人派發1萬元的計劃,能順利獲得撥款陸續實施。預算案中的紓困措施是着眼於支援打工仔和企業,亦為紓緩市民的生活壓力;也有一些是為拓展經濟及建設宜居城市。可以說,預算案通過有利於推動香港經濟全面發展。
陳茂波表示,香港4月失業率將大幅攀升,7月中市民即可收到1萬元現金。中通社
陳茂波強調將全面落實預算案中提出的各項措施。他寫道:「在1萬元現金發放計劃方面,我們將與超過20家的參與銀行正式簽署合約,透過他們和香港郵政發放款項。按目前進度,相信可在6月底開始接受登記。如果透過電子方式經銀行登記,並以個人戶口收款,將會是最快捷的渠道,7月中便會收到款項。」財爺又指,已聯絡零售及食肆等業界,希望他們屆時推出推廣計劃,為消費者提供不同的消費優惠,冀能營造良好的氣氛,刺激消費。
六成貸款申請即日批出
陳茂波提到,除了刺激消費為商店帶來生意,在目前經濟狀況嚴峻情況下,為企業提供現金周轉以緩解營運困境同樣重要。其中,他在預算案提出的百分百擔保中小企特惠貸款,上月已接受申請。截至上星期,在短短3個多星期內,香港按揭證券有限公司已收到超過2500宗申請,涉及貸款額超過44億元。一般而言,只要申請文件齊備,3個工作天內便可批出。而約六成申請更於即日批出,不少業界或企業均反映計劃有助他們緩解燃眉之急。
陳茂波 资料图
財爺特別舉出例子,「我們從按揭證券公司得悉,其中一家客戶是在香港經營了數十年的雲吞麵小店,這筆貸款讓它能支持下去,保住了員工的工作機會,還為社區街坊延續了一份熟悉的美味。」
料4月失業率大幅攀升
陳茂波表示,經歷了廿多天錄得零本地確診個案後,上星期再次出現了數宗本地確診個案,為本港正在好轉的疫情添上不確定性。
资料图
財爺憂慮,本港經濟目前仍然嚴峻,上季GDP按年收縮8.9%,是有紀錄以來最差季度,今季情況仍然未許樂觀。就業情況同步轉差,失業率在今年頭3個月的升幅,由0.1個百分點加速至0.5個百分點,3月份的失業率已升至4.2%。而隨多項限制社交距離的防疫措施於3月底開始實施,多個行業的經營受到嚴重影響,不時聽到員工放無薪假、減薪,甚至裁員的消息,估計4月份失業率將無可避免會更大幅度攀升,而就業不足的問題亦很可能會進一步惡化,意味打工仔的收入受壓,面對更沉重的生活及養家壓力。
他指,政府早前宣布推出810億元「保就業」計劃,透過向僱主提供有時限的財政支援,協助他們保留員工。計劃將於下星期接受申請,相信可一定程度緩解失業情況。
暴力重臨將阻經濟復蘇
示威行动又卷土重来。资料图
陳茂波強調,新冠肺炎病毒傳播力強,帶有病毒者不易被辨識,人類可能要與這個病毒長期共存,在有效疫苗面世之前,疫情難免反覆多變。我們在採取防疫措施時,必須要在有效防疫和穩定經濟之間取得適當平衡、張弛有度,要保障市民健康,也要讓正在掙扎求存的企業有活下去的機會,這也是保護香港經濟元氣的關鍵要素。
財爺認為,更關鍵的是穩定的社會環境。他說,如果疫情減退,但暴力重臨,除了將令國際投資者卻步,亦令大家不敢外出消費,令商場店舖提早關門,也會令本地經濟復蘇遙遙無期。當經濟轉差已是切膚之痛、入骨之傷,仍然主張「攬炒」是不負責任,損人不利己的行徑,這可能才是香港經濟復蘇的最大障礙。
工聯會:七成港青對就業悲觀
「黑暴+疫情」持續衝擊本港經濟,工聯會青年事務委員會調查發現,近七成受訪香港青年表示疫情影響生計,並認為從事非全職工作缺乏保障。工聯會青委建議政府加強零散工保障、增設培訓課程、創造更多職位、改善展翅青見計劃及提供生活補貼。
圖:fb
工聯會青委4月份進行「疫下青年狀況調查」,共訪問1335名年齡介乎18至40歲的在職青年。調查顯示,近七成受訪青年對就業前景感悲觀。有超過35%受訪青年認為自己要面對生活困難情況將持續4至6個月。為應對生活苦況,超過八成受訪者選擇減少開支,超過20%受訪者選擇求職,近20%受訪者更選擇消極路線,沒有任何特別應對方法。
籲支援失業及零散工青年
工聯會指,早前工聯會職業發展服務處推出緊急失業慰問金,在超過7000多人申請中,18至45歲申請者佔整體38.7%,顯示本港青年失業情況嚴重。調查中近七成受訪青年表示疫情對他們從事行業有影響,如工作量及收入減少。過半受訪者因疫情而減薪、凍薪、無薪甚至失業,當中超過47.3%受訪者減薪幅度超過25%。
图:中新社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郭偉強表示,一直以來,零散工缺乏保障。再加上現時政府推出的防疫抗疫基金未能涵蓋零散工,故建議政府延伸資助範圍,支援失業及零散工青年。此外,可增設零散化行業的醫保,亦可參考飲食及建造行業強積金計劃,希望政府專門設立一個零散化行業強積金計劃,對他們的退休有保障。
就近期失業、放取無薪假期或開工不足的人士,僱員再培訓局推出「特別·愛增值」計劃,提供津貼,工聯會建議應將計劃恆常化,並將津貼上限由5800元提高至9000元。工聯會又建議政府推出消費券,可參考澳門《消費補貼計劃》,向每名合資格居民發放一張固定金額的電子消費卡,郭偉強認為金額為3000至5000元較為合適。
會計界最憂健康與飯碗
疫情嚴重影響各行各業,有會計界團體昨公布一項相關調查結果指,有近六成受訪者擔心自己和家人受病毒感染,其次四成半人指在家工作帶來工作困難,四成三人擔心公司倒閉、被裁或減薪,反映會計業擔憂香港經濟前景,亦擔心飯碗不保,呼籲政府加碼派錢、希望業主減租,並提供就業配對,幫助失業會計從業員尋找工作。
资料图
「會計界愛心同盟」於上月24日至本月8日期間,聯同12個會計界專業團體就會計界受新冠肺炎疫情打擊事宜,成功訪問了1129名會計師及從業員。結果顯示,受訪者對健康及保住飯碗最擔憂。調查亦發現,有接近七成人表示,疫情令他們收入減少,超過四成人更指,早在疫情之始公司就已凍結招聘。
至於專業團體如何支援業界渡過疫情挑戰,調查發現,九成人希望有免費專業培訓講座,四成人希望安排職位空缺配對。為此,「會計界愛心同盟」正積極跟進及回應訴求,發起「保就業、創職位」計劃,要求參與的會計師事務所承諾不裁員,並開設職位招聘會計從業員。
民建聯:經濟重振繫於社會安穩
為推動社會對話,集思廣益,為香港尋找出路,民建聯昨日啟動「拒絕攬炒重建家園——民建聯政策諮詢系列」活動。首個活動「克服逆境 重振經濟」圓桌會議昨早舉行,並邀請多位嘉賓作主題發言。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表示,若社會持續不穩,將會抵銷政府措施的成效,安穩的社會環境才能令政府發揮最大效能。民建聯主席李慧琼稱,香港的前途和港人的福祉繫於「一國兩制」,必須要堅決遏止破壞「一國兩制」、法治和社會穩定的圖謀。
民建聯昨舉行「克服逆境 重振經濟」圓桌會議。記者蔡啟文攝
港企可力拓東南亞市場
會上,許正宇表示,未來政府將着力推動資產管理、互聯互通、綠色金融和金融科技方面的發展。他指,在開拓海外市場方面,東南亞是個不錯選擇。大家知道,印尼有遷都計劃,港企能夠為其提供基建融資服務。同時,東南亞有很多華人,不少金融科技公司希望透過香港作為平台帶入東南亞,因此他希望香港可將融資服務擴大至東南亞,特區政府會在疫情緩和後派員到當地了解情況。
民建聯主席李慧琼指,受疫情影響,加上違法暴力有捲土重來迹象,香港面對非常嚴峻形勢,前路應怎樣走令人擔心。民建聯認為,香港前途和港人福祉繫於「一國兩制」,必須要堅決遏止破壞「一國兩制」、法治和社會穩定的圖謀。她又指,要確保「一國兩制」成功,關鍵是堅持原則,嚴格按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糾正對「一國兩制」的誤解,以及在執行落實上的偏差。她稱,政府在施政中一直奉「大市場、小政府」為金科玉律,但近年社會經濟出現各種問題,證明放棄政府的積極主導角色難以促進香港經濟多元化,創造新的增長點和多元就業機會,讓市民共享經濟繁榮的果實。
李慧琼在圓桌會議上致詞。圖:fb
協助港商設深圳銷售點
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榮譽會長莊成鑫表示,香港經濟衰退並不是去年才發生的事情,而是多年以來經濟結構進入過於單一的發展模式。而旅遊業發展引起矛盾,在政治等因素下,令內地客不選擇來港。總的來說,香港必須回復安寧,經濟才可真正走回正軌。
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會長麥美儀指,本港零售及服務業中小企在過去一段期間經營環境極其困難,期望政府能協助他們在深圳設立銷售點,並向內地爭取進入內地市場貨品免關稅安排,同時加密舉行大型會議展覽,以增加商務旅客訪港。此外,透過相關資助基金,讓中小企業向初創公司提供相關經驗和網絡等協助交流計劃,並開拓大灣區等市場。
资料图
積極推動創科發展應用
智慧城市聯盟會長楊文銳提到,本港創科發展相比其他國家和地區依然滯後。當局可仿效杭州市政府把智慧城市項目和產品「打包」成項目管理產品向其他城市銷售,當中的項目可包括跨境網上仲裁、合約簽署等,藉此開拓「一帶一路」市場。
團結香港基金副總幹事兼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長黃元山談到,科技發展與應用是香港長遠經濟發展的新出路,這包括樂齡科技、藝術科技、金融科技、物流科技等。另一方面,政府應趁經濟逆周期開拓土地。同時,應積極研究推動大規模的租置計劃,讓市民以合理價格購買自己居住的公屋單位。
中銀香港經濟及政策研究顧問謝國樑認為,經過暴動及疫情後,香港原有中介及樞紐功能受到明顯衝擊,未來會否迅速復元有欠明朗。香港須加快經濟及市場多元化發展,包括積極推動高增值的「再工業化」,發展金融科技等。(記者馮煒強 周偉立 馮仁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