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美韶關 大灣區綠色屏障 打造發展樣板 老工業基地轉型 煥發活力生機

2020-05-22
来源:香港商報網
美麗的丹霞山是廣東生態多樣化的寶藏
 
  【香港商報網訊】粵北韶關,嶺南名郡;丹霞如畫,青山如黛。按照「打造綠色發展韶關樣板」要求,在過去的一年裏,韶關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狠抓中心城區城市擴容提質,大力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使老工業基地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其推動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工作及環境質量改善工作,均獲得國務院2019年度督查激勵。
 
  一張張優秀的成績單是對韶關各項工作最好的肯定。2019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高新技術企業數量提前一年實現倍增;成功入選全國第二批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森林覆蓋率、有林地面積、活立木蓄積量繼續居全省首位;城市能級不斷提升,回流人口數逐年上升……如今,韶關持續發力,以「聞雞起舞、日夜兼程、風雨無阻」的奮鬥姿態和「腳上有土、心中有譜」的務實作風,全力推動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築牢粵北生態屏障,為廣東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當好「兩個重要窗口」作出韶關貢獻。文/李芳
 
  打好「三大戰役」 夯實生態屏障
 
韶關推進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 ,翁源縣蘭花 翁源縣蘭花 產業園已拔地而起
 
  作為華南生物基因庫和珠江三角洲的重要生態屏障,近年來,韶關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戰役」為抓手,切實解決突出環境問題,改善幅度位居全國前列,並被生態環境部認定為2019年度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的城市,獲得國務院2019年度督查激勵,成為全國獲得該項激勵的5個城市之一。
 
  為推進大氣污染治理,韶關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抓好道路揚塵整治,工業企業污染綜合整治,以及野外用火治理。完成511個「散亂污」工業企業(場所)整治,削減VOCs排放量967.772噸,露天焚燒現象減少90%以上。
 
  為抓好水環境綜合整治,韶關堅決打好「碧水攻堅戰」。截污水、治豬場、打偷排、保好水,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95%以上,規模養殖場糞污設施配套率94%,實現主要江河幹流和支流及跨縣域河流水質斷面的在線自動監控。
 
  為加強土壤污染防治,韶關堅決打好「淨土防禦戰」。從源頭防控、風險管控、制度機制建設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多管齊下,在推進國家重點行業企業詳查和農用地詳查的基礎上,開展重點區域專項調查,推動區域土壤污染防治可持續發展。
 
  「產業、生態、城市、民生」。在韶關的發展版圖上,這四大板塊相輔相成缺一不可。2019年,韶關市區空氣質量(AQI)優良率為92.6%,空氣質量改善幅度全省最大;2020年1-4月,市區空氣質量(AQI)優良率為97.5%。水環境質量持續提升,國考斷面水質達標率和優良比例實現「雙100%」,全市無黑臭水體,水質綜合指數全省排名第3位。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100%。
 
  調整產業結構 促進轉型升級
 
  轉型升級勢必帶來陣痛。從華南重工業基地到北部生態發展區中堅力量,從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到六大新興產業異軍突起,韶關通過產業結構的調整與改造,走出了一條不一樣的轉型升級之路。
 
  針對傳統產業,韶關推動其改造升級,深入實施了百家優質企業「倍增」計劃和工業技改三年行動計劃,加快鋼鐵、有色冶金、能源電力、紡織服裝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值得一提的是,韶鋼通過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審查,經營業績及各項指標連續創歷史新高,資產負債率由最高的91.5%降至45%,近3年累計實現營業收入811億元、利潤總額82.8億元、稅金40.3億元。
 
  無獨有偶,丹霞冶煉廠實施煉鋅渣綠色化升級改造項目,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大幅提升;大寶山礦礦區高酸尾礦水100%回收利用,銅回收率78%-83%,硫回收率80%-85%,投產的7000噸銅硫選廠項目實現工藝流程和選礦全流程自動化控制,達到內地領先水平。
 
  與此同時,韶關還下足力氣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先進裝備製造、旅遊文化、大數據、生物醫藥、新材料、現代特色農業等新興支柱產業。去年以來,韶關加快建設華南先進裝備產業園,全市新引進新開工新投產超億元項目43個;「華南數谷」大數據產業園被確定為省級大數據產業園,鷹碩大數據中心、廣東移動5G智慧城市、廣汽南方(韶關)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試驗檢測中心等一批項目落戶韶關;廣東聯通BPO一期項目投入運營,產業投資規模達163.5億元。文旅產業也駛入快車道,2019年旅遊接待人次和旅遊收入分別增長11.3%、13.1%。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勢頭良好,現有21家重點醫藥企業,產品涵蓋血液製品、中成藥製劑、醫療器械等。推動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和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實現縣域全覆蓋,22家企業入選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新增省級農業名牌產品42個,連續3年全省第一,積極打造「雙區」的「菜籃子」「果盤子」「米袋子」「花瓶子」。
 
  在促進產業園區集約發展方面,韶關深入實施園區三年提升計劃,加強園區道路和垃圾、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加大產業招商力度,推進產業節約集約發展。一組亮眼的數字,反映了韶關這座老工業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的成績——2019年全市產業轉移園規上工業增加值124.06億元、佔全市比重37.2%。園區動工入庫項目超過195個,投試產項目超過100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4.4億元,工業投資佔全市比重55.6%,其中。華南裝備園引進項目25個,在建項目15個,總投資56億元。
 
  科技創新提速 激活發展動能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優質的營商環境,亦為韶關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才。包括韶關丹霞英才計劃、《韶關市扶持產業科技人才實施意見的實施細則》《韶關市扶持高校畢業生在韶就業實施意見》等一攬子政策,更讓高層次人才、技工人才安心在韶關工作,為韶關高質量發展貢獻源源不斷的智力與活力。
 
  近年來,韶關在培育創新主體方面下足功夫,先後出台《韶關市培育高新技術企業扶持辦法實施細則》,建立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後備企業名單,引入廣東嶺南製藥有限公司等3家高新技術企業。2019年,共有106家企業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總量達到236家,提前一年超額完成三年倍增目標。
 
  今年下半年,韶關高新區有望升格國家高新區,這是韶關在高標準謀劃高新區發展又一顯著成效。不僅如此,韶關新區「國家專用工程機械及關鍵零部件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獲科技部認定,乳源經濟開發區成功創建省級高新區,韶關高品質金屬材料研究院、現代農業研究院、石斛研究院、礦山機械技術創新聯盟等新型研發機構建設不斷推進,依託工業企業,還與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建研發機構。
 
  2019年,韶關新增企業研發機構50家,億元以上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超過60%,規模以上企業覆蓋率超過35%。科技之光的保駕護航,將助力韶關高質量發展邁上新台階。
 
  全面深化改革 注入全新活力
 
  近年來,韶關不斷優化服務模式,創新服務模式,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馬上辦」「跑一次」「零見面」服務模式,進一步清理阻礙要素合理流動的市場壁壘,構建與大灣區接軌的營商環境。
 
韶關創新產業園
 
  去年,韶關兌現「線上+線下」一窗辦理服務模式,將市直各單位扶持企業、優化營商環境等政策按照政務服務事項形式進行梳理。開設線上「政策兌現」申報專區、建立線下「政策兌現」服務窗口。同時,還在全省率先完成「一門式一網式」政務服務模式延伸至鎮村,政務服務事項實現「全市通辦」,「粵省事」韶關專版上線運行,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1個工作日以內,開辦便利度居全省第6位、粵東西北首位。在全國城市政務熱線2019年度冷熱榜中,韶關在275個普通地級市中排第19位。
 
  改革是經濟發展的活力之源。在深化國企改革的道路上,韶關抓好國企改革重組,完成農信社改制,水投集團正式掛牌,城投集團、新區實業集團組建扎實推進,積極推進國企「三供一業」分離移交,2019年完成分離移交12.4萬戶、完成率100%。2019年市國資委監管國有控股、參股企業實現營業收入增長6.6%、利潤總額增長18%。
 
  全面落實支持民營企業28條,制定出台《韶關市促進非公有制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建立《企業心聲》、「政企通」等平台……為貼心服務民營企業發展,韶關健全民營經濟發展體制機制,在過去一年裏,民營經濟增加值61.5億元、增長5.5%,民營經濟佔全市生產總值的46.6%。15家企業被認定為省級高成長性企業,新增上規企業申報達到84家、完成率168%。
 
  提升城市品質 增強區域輻射力
 
產業升級後的韶钢高線厂生產線
 
  品質是一座城市的關鍵。韶關以產興城、以產活城、產城融合,逐步形成了產城聯動發展的新格局。記者了解到,韶關深入實施「東進、南拓、西融、北優」城市發展戰略,開展全國老舊小區改造試點工作,推進國有工礦棚戶區改造,加快城市主幹道沿線、城中村、背街小巷面貌提升工程建設,進一步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讓老城區實現了「舊貌換新顏」。
 
  為完善城市的功能配套,韶關統籌推進給排水、垃圾處理、信息通信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2019年新增供水管網27.2公里、城鎮污水處理廠34座、截污管網322公里,建成體育公園5個、公共停車位3312個、風度書房24間,率先在北部生態發展區普及15年基礎教育,教育現代化先進縣(市、區)實現全覆蓋。
 
  「以產業轉型帶動城市轉型,以城市復興促進產業振興」。韶關堅持項目化推進,謀劃布局金融、大數據、醫藥健康、文化體育等產業和發展樓宇經濟,吸引大灣區企業區域性總部或區域中心入駐,鼓勵本地企業總部入駐新區,着力打造高端特色產業新高地,輻射帶動市域其他片區發展。目前,金融集聚區首批5個項目動工建設;芙蓉新區和韶關高新區融合成為韶關新區成效初顯,2019年完成投資81.6億元、增長32.6%。
 
 

 

[责任编辑:杨亮]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