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作者:李明生
即使有關方面一再強調,「香港國安法」只針對極少數從事嚴重危害國家安全的人的行為及活動,然而,在反對派的不斷抹黑煽動下,即使具體條文尚未出台,卻妄言港人即將失去言論自由、遊行示威自由云云,甚至引發部分人逃離香港的移民恐懼。同一時間,英國則相配合地擺出願意收容港人的姿態,首相約翰遜日前還在本地報章撰文,表示已準備好修改移民政策接待持有BNO者,並形容是英國簽證制度一次重大改變。不過,所謂姿態固然並不實際,英國此舉更多是冀撈取政治油水,而非什麼純粹出於好心。
僅涉簽證而非移民制度
必須釐清,約翰遜所指的「修改移民政策」,文中僅涉兩個改變:一是延長BNO持有人的逗留期限,由原本的6個月增至12個月;二是容許相關人士工作,好為日後申請居留權鋪路。可見,這裏所涉修改,不過只是簽證而非移民制度,港人赴英既不會成為公民,更不會享有任何公民權利,包括選舉權等政治權利。至於所謂工作鋪路居留,約翰遜實無詳述任何具體安排,包括沒有提到會否針對BNO人士改變現行制度。目前,持有工作簽證者在英國生活及工作5年,便可取得永久居留權;問題是,相關安排是否適用於BNO持有者,抑或繼續僅限於工作簽證者?況且,港人赴英之後,若然無法找到工作,又或工作性質不符要求,到12個月免簽期限屆滿,那時候又能否順利延長簽證?弔詭的是,約翰遜既談到工作與居留權,但就並無言明工作5年便可自動成為英國公民--不知這是節省字數,抑或刻意避談?況且,退一萬步言,約翰遜此議實未獲得國會通過,現在還流於個人倡議的初步階段;由政策能否執行,到即使執行了,當中具體細節又將孰鬆孰緊,凡此種種皆屬未知之數。
所謂「先行其言,而後從之」,所指是言與行未必一致,因此必須「聽其言,觀其行」。事實上,英國外相藍韜文便曾建議,一旦香港爆發「逃亡潮」,英、美、加、澳、紐五國應分擔收留港人的可能;可是,在相關「五眼聯盟」的外長商討之後,藍韜文已改口稱,最新評估顯示這個情況不太可能發生。再者,相信大家也未忘記,約翰遜曾揚言,一旦2019年10月31日英國無法脫歐,他就寧願死在坑渠;來到2020年6月,約翰遜反而不單健在,還在新冠肺炎確診後死裏逃生。
英國保護主義忽然消失?
畢竟,每個地方的移民政策,歸根究底難免以本地利益為先。眾所周知,英國之所以脫歐,一大底因正是不願接收來自歐盟的難民和低技術人士。英國調查機構YouGov日前進行民調,調查了近3000名英國人是支持抑或反對,向香港的BNO持有人提供更大的權利到英生活或工作;結果雖顯示支持者比反對者多,惟支持百分率只有42%,亦即未達一半民意,意味政客們根本沒有太大誘因,居然要抗逆本地選民的意願,從而討好部分香港人及西方為主的國際社會。
事實上,新冠肺炎疫情重挫全球經濟,貿易保護主義既愈見升溫,保本土就業、拒外人爭飯碗的保護主義難免水漲船高。英國預算責任辦公室早前警告,英國GDP恐於今年春季暴瀉35%,失業人口更將激增200萬人。果如是,以為英國會張開手歡迎港人來投,容許外來人前來跟本地人搶工作,可能份屬美麗的誤會,更莫講可能一下子放寬幾十萬至上百萬人入國。部分工種如厭惡性的護老員,以及其他高技術含量者,英國或不介意引入外勞,但其他工種則恐未必。以上,才是真正的政治現實。
反過來,世界各地檢討、延長簽證逗留期限,乃是平常不過、司空見慣的入境政策調整,大家根本不必大驚小怪,以為是特別的天降「禮包」。就如特區護照,港府不時也跟其他國家達成放寬簽證的協議,去年便涉6個國家,前年亦有4個國家;故此,由6個月免簽延至12個月,絕對稱不上是重大「驚喜」,尤其是只要簡單地來回英國一趟「過冷河」,已夠「自動續期」不斷延長逗留時間。至於工作簽證,相信港青亦很清楚,由於港府亦跟愈來愈多地方達成協議,近年可供選擇的工作假期地方亦持續增加;只要趁工作假期機會,在當地建立聯繫及成功找到長期工作機會,其實亦可「為日後申請居留權鋪路」。其實,只要香港人的競爭力不斷提高,裝備自己成為其他地方爭相搶奪的人才,我們的選擇與出路自然增多。反之,如果你沒有足夠競爭力,就不要幻想別國居然張開懷抱;即使移居了,在競爭力低下、以至薪水低下、繼而身處社會下層的情況下,生活肯定也難言變好。
說到底,「新冷戰」風險正在加大,許多國家均企圖就「香港國安法」向中國施壓。相信絕大多數的心水清港人,都不難看出相關外部勢力的別有用心,不會單純得以為他們是想拯救香港人。其中,對於有關花言巧語,我們更要小心看待,現階段只能說句「聽聽好了」。政治期票往往容易開出,但最後到底能否兌現、兌現之時會否貶值,都尚待進一步的時間驗證。畢竟,在反對派擔心尚未出台細節的「香港國安法」過緊的同時,為何又不切實際地期望英國之類的所謂「放寬移民」居然寬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