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訊】記者焦家志報道: 6月6日,深圳市坪山文化智庫2020年度第一次全體會議的主題研討環節,「坪山文藝精品創作的特色和路徑」成為了智庫顧問和專家們熱議的話題,圍繞着政策落地,「本土資源」「國際視野」「後浪力量」「集聚」和「積累」成為大家聚焦的五大關鍵詞。
今年,坪山區出台《關於實施坪山區文藝精品創作促進工程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結合文藝發展實際,汲取智庫專家在全體會議中的重要意見建議,在全市率先提出促進文藝精品創作的指導性的實施意見。這標誌着坪山文化開始了第二次飛躍的步伐。
本土資源
《意見》提出實施文藝精品引領計劃,創作出展現坪山風土人情、傳唱度極高的歌曲,活躍在國內外大型藝術表演場合的舞蹈,具有先鋒代表性的戲劇作品,以及記錄創新坪山發展歷程的電視劇或電影作品。而在實施在地文化挖掘傳承計劃中,《意見》提出深入挖掘坪山在地最生動、最鮮活、最富有生命力的題材,通過口述史、紀錄片、公益宣傳片、歌曲、影視劇等多種形式,推動以東縱為代表的紅色文化、以客家圍屋為代表的客家文化、以馬巒山為代表的生態文化以及創業創新等主題創作生產與傳播,完成由題材素材向優秀作品的轉化。坪山擁有豐富的本土文化資源,創作文藝精品要充分發掘本土資源,得到了智庫專家的廣泛認同。
資深文化評論員、深圳追光文化總經理王俊認為,坪山可以發掘本土藝術家創作的、帶有本土文化標籤的展覽、作品、戲劇、電影、電視劇。這就需要培育本土的藝術家,培育本土的文化作品,培育本土的原生力量。
中國藝術研究院建築與藝術史學者、中央美院高精尖創新中心自然建築工作室首席專家、《中國公共藝術年鑒》主編王明賢表示,文藝精品可以從一個小切口進去,一個很小的點就很能打動人心。文藝精品要有一個大文化的觀念,包括美術、歌曲、建築,要有開明的態度,開放的心態。
「文藝精品創作要實現彎道超車,要把文藝作品和坪山的元素結合」,出版人、深圳本土自然與歷史研究者南兆旭建議做好坪山元素整合的工作。
文化學者、深圳海天出版社副社長魏甫華表示,文藝精品項目如何落地非常重要。坪山本土的歷史、自然、人文是很重要的,是對坪山本土的文化歸屬,這是一種研究方式。
國際視野
《意見》提出,實施國際化城區文化推廣計劃,圍繞「越坪山越國際Live Local Live Global」主題,打造國際文化傳播品牌,向海外推介坪山形象。與專業機構合作,舉行特色活動或開展年度文化活動。
開展「微聚坪山Virtual Pingshan」活動,邀請國際大V深度走訪坪山並從訪者的角度輸出聚焦「創新坪山」的優質內容,以Vlog、文圖等形式,多渠道開展國際文化傳播。
「國際化」的文藝精品創作也得到了與會專家的高度認同。魏甫華表示,文藝精品要面向更大的國際市場,真正驅動文藝精品流行的群體是市場化的,尤其是在線上,從這個邏輯,從語言、視野、思考工具里實現生產。
後浪力量
最近,「後浪」已經成為了一個廣為流傳的流行語,它表達了對年輕一代的認可、讚美與寄語。《意見》中提出,實施藝術駐地創作計劃,鼓勵藝術家、策展團隊、藝術院校師生等進行駐地創作,提供創作場所、經費補助、展示平台等實踐空間和相應保障。支持藝術家和策展團隊充分挖掘融合在地藝術元素進行主題創作,集中專業力量打造公共藝術精品。
「給後浪機會」這是藝術創作計劃中一個非常重要的信號,這也引起了與會專家廣泛共鳴。文化學者、《今日中國》(繁體版)執行主編金敏華表示,文藝精品創作也是一個發掘人才的過程,重視年輕力量的培養,藝術家駐地創作可以吸引青年藝術家和學生。坪山可以走出去,加強國際合作,吸引一些國際年輕藝術家與坪山實現互動。
教授級高級規劃師、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規劃師朱榮遠深有同感,他表示,可以把這種包容和創新的氛圍傳承出去,吸引青年人來到坪山進行創作。
集聚
「坪山文化與傳播已經實現多點爆破,現在需要把思路聚焦到一個什麼樣的平台上,這個需要大家共同設計。」深圳報業集團副總編輯、《晶報》總編輯、深圳報業集團出版社社長胡洪俠表示,坪山文化發展必須堅持多元開放,將資源匯聚到一個點。文化發展絕對不是單純的項目,也不是某一個領域的項目。它一定是適應後疫情時代變化的新形式的跨界,一定是藝術的、生態的、自然的、生活的、技術的。
積累
《意見》提出,實施文藝名家工作室建設計劃,遴選引進取得突出成就、具有重大影響力、德藝雙馨的文藝名家設立工作室並擔任主持人。整合利用坪山美術館、雕塑園、墨香薈、坪山大劇院等藝術陣地,實現每年認定和發展一批具有集聚性和示範性的重點文藝創作基地。
2017深港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深圳)總策展人之一、URBANUS都市實踐建築設計事務所創建合伙人、坪山美術館館長劉曉都建議,文藝精品創作需要積累,可以有一個更加寬泛一點的計劃,積累可以形成文藝精品。可以設一個文化獎項,對坪山文化精品創作起到促進作用,吸引更多的藝術家,形成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