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何以至此,黑人飽受歧視的根源何在?

2020-06-10
來源:環球情報員

  美國種族歧視

  作者|德克薩斯紅狼

  責編|Thomas

  自美國獨立以來,隨着自由資本主義經濟的飛速發展,也鑒于優越的地理位置和政治環境,美國逐步發展成為了擁有3億人口的世界最大移民國家。然而伴隨美國至今的,卻是根深蒂固的種族歧視問題。

  雖然美國已經從法律層面廢除了當年限制少數族裔政治權益的相關法案,然而以黑人為代表的少數族裔群體,因被擄掠和奴役的血腥歷史,導致他們至今在美國社會中仍然受到廣泛的種族歧視。

  自2020年5月25日美國一黑人因警察執法時用膝蓋壓住其頸部導致窒息死亡後,全美均出現了旨在反對黑人種族歧視的抗議示威,並引起了各地的騷亂。

  

  ▲明尼阿波利斯市的亂象

  這場造成社會嚴重撕裂的騷亂背後,也表明了美國社會上廣泛存在的不平等。而其中根源,無疑得追究到美國奴隸制的起源,而黑人正是奴隸制最大的受害群體。

  一、北美黑人奴隸制的起源

  15-16世紀之交,西班牙所屬的航海家哥倫布發現了美洲大陸,葡萄牙也完成了對非洲沿岸的探索以及印度航線的開辟,宣示着世界逐漸由孤立個體逐漸走向全球化。在此之後,新舊大陸之間的聯系變得日益緊密。為了獲得更多財富、擴張更多領土,西班牙和葡萄牙憑借地理優勢,開始對新大陸和非洲的殖民工作。

  但對于在美洲大陸設立的殖民政府而言,歐洲願意移民新大陸的人口總是太少,即便是去了也常因水土不服而患病甚至死亡,早期的殖民地缺乏足夠的勞動力。

  原本印第安人是殖民政府的勞動力首選,然而由于新舊大陸分隔時間太久,印第安人對殖民者带來的諸多病菌缺乏免疫力,使得印第安人成群成片的死去,不少城鎮聚居地在短時間內為之一空。

  在這樣的情況下,西葡兩國作為第一批在美洲建立殖民地的國家,就決定從非洲輸送黑人到美洲以解決勞動力缺乏的問題,除了在非洲當地強行擄掠黑人外,有時也向非洲土著部落、酋邦進行購買。

  

  ▲15至19世紀非洲主要奴隸貿易區

  1502年,西班牙運送了第一批黑人至西印度群島,從此黑人開始了在美洲的定居生涯。早期的美洲黑人並沒有在法律上被明確為“奴隸”,而僅僅是被排斥在社會最高階層之外,像其他貧窮白人契約工,只要干滿一定年限便能獲得自由。

  英國開始美洲殖民進程後,也開始效仿西葡兩國,通過引進黑人的方式來大力發展種植園經濟。

  ▲17世紀弗吉尼亞州的加工煙草的奴隸

  不過隨着美洲殖民地的進一步發展,尤其是種植園經濟的出現,殖民地對勞動力的需求進一步增大,延續原來的政策明顯不能滿足發展需求。于是17世紀以來,北美各大殖民地逐步通過法庭審判的方式,強行將黑人變成終身奴隸。到18世紀,黑人奴隸制已經得到普遍確立。

  由于氣候因素,種植園主要分布于熱带和亞熱带的平原地區,也因此北美的黑人主要分布于南方平原地區,時至今日,美國黑人也主要居住在南方。

  長期以來,白色在白人眼里被視作是聖潔、美麗的,而黑色則是丑陋、罪惡等貶義詞的化身,這點在當時英國人著作中就有所反映。隨着黑人奴隸制在法律層面得到確立,在白人眼里,黑人和黑色便緊緊結合在了一起,而且奴隸在社會上低人一等的地位,使得種族偏見和種族歧視日益根深蒂固。

  ▲1655年新阿姆斯特丹(紐約)的一次奴隸拍賣

  與此同時,18世紀中期以來,英國對北美殖民地的壓迫進一步加重,不斷加重稅收用于軍費開支,嚴重阻礙了殖民地的經濟發展。再加上啟蒙運動思想的廣泛傳播,受到自由民主思想觀念影響的十三殖民地,當機立斷宣布獨立,建立美利堅合眾國。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有不少自由黑人很早就加入了革命隊伍,為美國獨立而奮斗。

  二、不徹底的解放

  與美國南方規模越來越大的奴隸制形成對比的是,廢奴活動的日益勃興,畢竟支撐美國獨立的思想源流之一就是“人人生而平等”,但這明顯與奴隸制相齟齬。

  由于美國北方各州的種植園經濟並不發達,而且南方奴隸制的存在使得黑人無法自由到北方補充勞動力,因此北方成為了廢奴運動的中心,很多具有正義感的白人開始為黑人的命運前後奔走。

  ▲“人人生而平等”被用于《美國獨立宣言》,是獨立戰爭最具影響力的一句話

  雖然美國制定憲法時,將自由、民主、平等的概念深入貫徹到憲法中去,然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通過模棱兩可的描述變相承認奴隸制的存在,這無疑給奴隸制的存續提供了法律便利。尤其是當時很多美國開國領袖,他們都豢養着不少黑人奴隸,並把他們視作是自己的私有財產。

  ▲1770年的殖民地被奴役人口和佔比,以南方最多

  此外隨着歐美國家棉紡織業的進一步發展,美國棉花種植園的規模也進一步擴大。當時美國南方極盛時期所生產棉花,可達世界的66%。在這樣的經濟利益下,南方奴隸主更沒有可能去主動釋放奴隸了。

  到19世紀中期,美國南北雙方的經濟差距越來越大。自由資本主義思想盛行的北方,借着工業革命的東風大力發展工業,南方各州由于氣候適宜及種植園的豐厚利潤,一直不願放棄奴隸制。這明顯也不能被奉行自由平等思想的北方各州所容。雙方有關奴隸制的存廢問題,分歧日益加深。南方各州為了保留奴隸制,常常以退出聯邦來威脅聯邦政府。

  

  ▲1850年(內戰前)各地黑人的自由人數量佔黑人總人口的比例,北方近乎100%

  林肯總統上台後,南北雙方之間爆發了戰爭,最終北方獲得了勝利,不但廢除了奴隸制還維持了聯邦統一。其實林肯總統一開始並沒有意願廢除奴隸制,他最主要目的是維持聯邦的統一,但鑒于當時廢奴運動高漲,便順水推舟頒布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在這份宣言的鼓勵下,諸多黑人也開始拿起武器加入聯邦軍隊作戰,並有數千黑人士兵獲得了獎章。

  

  ▲1862年,林肯在馬薩諸塞州宣布《解放宣言》

  林肯之後,黑人逐漸在法律層面上獲得了解放,成為了自由人。然而黑人並沒有因這些而完全獲得和白人同等的地位,畢竟奴隸制的廢除明顯了觸犯南方州蓄奴者的利益,再加上聯邦軍隊從南方撤出,南方州勢力得以通過一系列手段在政治上卷土重來。因此在南方在內戰重建時期結束後,黑人反而受到了新一輪的種族歧視。

  當時的黑人渴望在社會上獲得同白人一樣的平等地位,比如在人行道上不給白人讓路,進入白人聚集的餐廳用餐,乘坐白人為主的交通工具等。然而種族歧視在奴隸制盛行的南方可謂是深入骨髓,田納西州于1875年率先通過了種族歧視的法案,規定在火車和其他交通工具上進行種族隔離。很快,其他南方各州群起效仿,先後通過了類似的法案,並逐步擴大到全國。

  

  ▲種族隔離下的有色人種候車區

  種族隔離制度其實是奴隸制的後遺症,對南方各州的奴隸主而言,由于長期以來一直把黑人奴隸作為私有財產,再加上骨子里就對黑人存在偏見歧視,因此盡管南方奴隸主因為戰爭喪失了昔日的財富與榮耀,但仍然存在着相當大的聲音抗拒黑人同白人一樣,獲有平等的政治社會生活。

  到19世紀後半期,美國各地針對黑人的種族歧視法律和暴力行為越來越多。當時報紙上刊登的對于有色人種的人權侵害數不勝數,被吊電線杆、走在大街上被隨意射殺均是黑人的家常便飯。為了應對這一危機,美國各地都涌現了一批黑人自己建立的組織,比如說全美黑人同盟,主張以合法、和平的手段來爭取黑人的合法權利。

  自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種族歧視逐步從南方州的問題,而現擴大成為了全美的問題。此前美國黑人幾乎都在南方,其他各州相對較少。但鑒于南方各州社會中仍然存在的廣泛種族歧視,也因為北方資本主義發展和美國西進運動的勞動力需求,大量南方黑人開始涌入北方州和人煙稀少的西部州。

  不過在當時的政策下,無論黑人移民到哪個州,都無法避免種族歧視的命運。

  

  ▲1910–1940年間和1940–1970年間,美國主要城市中非裔人口比例的變化,北部和西部城市涌入了相當多數量的黑人

  黑人從南方涌入北方後,也在一定程度上“侵佔”了白人的社群和經濟利益,擾亂了兩個種族之間的平衡。黑人因為本身就受到歧視,所以他們移民之後,無論到哪都不得不“抱團”。

  為了盡可能消除種族歧視带來的不利影響,黑人們逐步建立起了屬于黑人的社區、學校、教堂等公共設施,使得社會上逐漸呈現出黑人、白人兩大群體對立的局面,甚至一度引起白人的“逃亡”。

  

  ▲美國北方的底特律曾是全美第四大城市,但隨着黑人的到來,白人大量“逃離”

  三、無法消退的種族歧視

  遍布全美的黑人,在社會上主要從事一些低端的工作,就業機會相對較少。20世紀上半葉資本主義世界爆發的經濟大危機,更是嚴重惡化了黑人的生存環境。羅斯福臨危受命後,施行“新政”來解決問題。

  在任期內,羅斯福大力提拔了一批黑人高級官僚和法官,超過了以往各屆政府所任命的黑人官員的總和,同時黑人就業和生活狀況也得到了大幅度改善。

  到1933年,有30%的黑人拿到了政府救濟,並且有數十萬人在政府安排下實現了就業。而羅斯福之後的杜魯門總統,也基本沿襲了前者較為開放的黑人政策。二戰期間,入伍黑人數量也有大幅度增加,甚至產生了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黑人將軍本杰明·戴維斯。

  

  ▲1944年,活躍在法國戰場上的黑人士兵

  二戰後的50年代,美國民權運動逐漸開始發展。一方面由于國際上民族解放潮流的影響,一方面也由于種族歧視的頑固,黑人對自身命運不公而開展的抗爭運動越來越多,並在1963年的為黑人爭取工作機會和自由權的“華盛頓工作與自由游行”中達到了一個高潮。

  1963年8月28日,二十多萬黑人和白人在舉行了美國首都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游行示威活動。在林肯紀念堂前,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發表了史上著名的演說——“我有一個夢想”。

  

  ▲1963年8月28日華盛頓工作與自由游行

  在各方面的推動下,1965年,美國國會正式通過《選舉權法案》,將美國憲法第十五修正案中給予的黑人的選舉權正式落實下來,結束了長達一個世紀的束縛黑人選舉權的歷史。

  而在此之前,黑人的選舉權始終為政府中的種族主義者所掣肘,無法獲得完整的公民權。這之後,黑人的政治生活日益得到了改善,美國不但出現了第一位非裔州長,還出現了第一位非裔最高法院法官、第一位非裔參議員。

  

  ▲圖中為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

  不過與非裔群體政治地位提高形成對比的,也是新的種族沖突的到來。就在民權運動蓬勃發展的六十年代,也觸及了一些保守派人士的利益。

  幾百年來的歐洲中心史,使得白人至上的思想根深蒂固,而這些導致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在1968年被白人種族主義者刺殺。馬丁·路德·金死後,全美各地也均出現了規模不等的暴力事件,卷入城市多達110個。為了平息這場騷亂,聯邦政府甚至還特地調動了6萬正規軍予以彈壓。

  

  ▲美國第一任非裔總統奧巴馬

  自上個世紀爆發民權運動以來,美國非裔族群的政治地位確實有明顯的提升。2008年,民主党的奧巴馬更是成功當選為美國第一位非裔總統。從政治、法律角度而言,美國廣大少數族裔早已實現自由平等公正,“種族歧視”已完全成為美國的一項不可撼動的“政治正確”。

  不過美國的民權運動並沒有獲得真正的勝利。就在友善的表面之下,“白人至上主義”仍然頑固地存在于諸多白人心中,带來了一種先入為主的個人主觀好惡判斷觀念,讓少數族裔無時不刻感受到那種存在于社會上的隱形種族歧視。

  從階級角度分析,美國現存的種族矛盾根源在于階級矛盾,造成這種族歧視的根源不僅僅在于諸多白人深入骨髓的種族主義思想,更多的是因為黑人長期受到教育歧視、就業歧視從而带來的經濟不平等。

  

  ▲非裔美國人地理分布(2010年)

  到21世紀初,不但美國黑人有近25%生活在貧困線以下,而且擁有房產的非裔比例也遠小于美國平均數比例,失業率也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到2015年,獲得學士學位的非裔比率也遠小于白人。這種經濟、教育上的不平等,無疑加劇了白人社會對非裔群體的種族歧視。

  

  ▲按種族划分的美國實際家庭收入中位數(購買力以2011年的美元計算)

  如何從根本上解決黑人等少數族裔的社會不平等,是美國政府目前面臨的大問題,而這一點很大程度上只有從改善少數族裔的經濟狀況入手。然而這個問題並沒有為美國兩党所重視。這樣一來,廣大少數族裔的生活水平就長時間處于社會底層,成為白人至上主義者眼中的“下等人”,並因此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大大小小的種族歧視案件廣泛存在于美國社會,一件小事就可以成為全社會的引爆桶。美國在2020年5月以來因種族歧視而爆發的騷亂,不大可能是最後一次。

[責任編輯:董岳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