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訊】記者易小婧通訊員張一鎏陳杏花報道:「阿伯不用擔心,葯在一周內就能送到家裡了。」、「今日小區電梯、地下車庫已完成消毒,大家放心使用。」、「有什麼新消息,我第一時間告訴您」。李慧敏是羅湖一名香港籍志願者,每天她的身影都活躍在小區內,幫助居住在羅湖的港人解決日常生活需求、配合疫情防控第一線陣地的基層社區工作人員開展日常防疫工作。
羅湖坐擁羅湖、文錦渡和蓮塘三個口岸,是全球客流量最大的陸路口岸群,待蓮塘口岸開通後,每年總計約有1億人次、850多萬車次經各個口岸往返深港兩地,是我國對內輻射、對外開放的核心通道,也是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的橋頭堡和先行區,更是大灣區的關鍵節點和情感樞紐。羅湖是港人來深置業消費的首選之地,轄區居住的香港居民約4.4萬人,大概佔全市的三分之一,其中居住半年以上的港籍居民約3.6萬人左右,是不少港澳同胞在深圳生活的首選。在疫情防控中,如何幫助港澳人士更安心地在羅湖居住、生活?羅湖充分調動港籍志願者們積極性,通過線上線下聯動,在港人家庭和社區工作人員之間穿針引線、搭建溝通的橋樑,用真誠實在的服務贏得居民信任,助力羅湖疫情聯防聯控工作順利進行。
疫情發生以來,居港羅湖鄉親迅速行動,參與社會保障,發動物資捐贈等,貢獻戰疫力量。區委統戰部(區台港澳局)牽頭髮揮10個街道級香港同鄉會、深圳台協羅湖聯誼會,以及區政協現任和歷屆港澳委員代表引領作用,凝聚港澳台同胞力量,廣泛動員為羅湖一線防疫捐款捐物,合計捐款82.7萬元,捐贈口罩2.2萬個、醫用手套1萬個、防護服1000個,消毒液1200公斤。
為高齡港籍長者溫暖解決藥物需要
「最近身體怎樣,葯有定期吃嗎?」「葯已經寄了快遞,很快就到了」……上門探訪居住在羅湖的港人,是香港深圳東門同鄉會義工李慧敏及其所在團隊的日常。他們所幫助的大多是患有心臟病、糖尿病等需要長期服用處方葯的高齡港人。
受到疫情的影響,部分有長期服藥或緊急藥物需要的港人,面臨藥物供應不及時的困境,李慧敏和義工團隊在疫情期間反覆對接深港兩地供應和運輸資源,以最快速度將長者們所需藥物送到家。
其中,一位年近90歲的獨居張叔令李慧敏印象深刻。張叔患有心臟疾病,需要長期服藥治療,而疫情期間居住在香港的家人無法定期送葯過來。「街道求助電話的時候,他的家人說著說著就哭了,擔心老人家在沒有及時吃藥的情況下身體吃不消。」李慧敏說,隨後,香港深圳東門同鄉會立即向羅湖有關部門申請聯動兩地運輸資源,在不到一周時間內,就將藥物送到張叔家中。
考慮到和張叔有類似情況的老人不在少數,香港深圳東門同鄉會義工根據每位長者的情況分類建檔,定期上門回訪跟進健康狀況,遇到有送葯需求的案例,提前對接資源將藥物從口岸另一端運輸過來。「他不找我,我也會找他。」李慧敏說,目前固定跟進的80歲以上案例有近20個,基本每周都會走訪受助長者家裡,了解其健康狀態。
在李慧敏的微信里,有一個常聯絡的群組,成員都是居深港人。疫情期間,香港深圳東門同鄉會義工在微信群上,可以隨時隨地知道轄區哪戶港人需要什麼類型的服務,在短時間內即隨時跟進。「我們還會為行動不方便的高齡港人上門送消毒水、防疫口罩,幫助他們答疑解惑等等。」
用心服務拉近與港籍人士的距離
「每日進出仍需測溫,請大家理解」、「低風險地區,這幾種情況,可不戴口罩!」……在羅湖社區金岸小區業委會主任倪德宏的置頂工作微信群里,一滑動頁面,就能看到他轉發的防疫鏈接和手把手整理的疫情簡報,小區居民打開微信就可以了解疫情防控的最新消息。
在這個有着500名以上港人的小區里,如何配合物業、工作站和黨群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做好疫情聯防聯控工作,成為倪德宏每天都要完成的「功課」。尤其是打消他們的疑慮,讓他們理解社區防控工作。
如何打開突破口?倪德宏做起了政府防疫信息的「搬運工」。「每天早上,我都會定時將權威渠道公布的信息及時轉發到業主和住戶的微信群里,因為政府每天公布的防疫信息都很及時、透明,居住在深的港人在了解防疫現狀後,會比較願意配合社區工作人員的工作。」他說。
此外,他堅持每天在微信群上發放疫情簡報,讓居民獲知「電梯按鈕、地下車庫等公共區域消毒時刻與頻次」「如何做好居家防疫工作」等信息。「信息公開透明,對於居民提出的問題,我們都第一時間幫助解答,久而久之,居民的配合度也就越來越高了,工作也越來越順利了。」他說。
除了信息及時更新,社區工作站、黨群服務中心工作人員逐家逐戶地敲門,開展疫情常態防控政策解讀工作,開門的港人家庭也認真地聽工作人員講解防疫工作的每一個細節。「紅馬甲」們之所以能成功入戶開展防疫工作,少不了倪德宏及其所在業委會團隊平日里為居民做的優質服務,幫助港人家庭解決急事、難事,贏得他們的信任。比方說,對於滯留在港的小區居民,業委會聯動物業開發線上繳納停車費、物業費等業務,同時講解最新的幼兒入學、居住證辦理等政策,方便港人家庭及時解決生活事務。
「有一戶家庭的父親滯留在港,母親和年齡不到一歲的寶寶居住在深,這給她們母子的生活造成非常大的不便。當時母親在微信群里求助,說寶寶在哭,自己實在抽不出身買菜、倒垃圾,感覺很煩。」倪德宏回憶道,「看到信息後,業委會馬上和物業、社區工作站聯繫,確定了專職人員為這戶港人家庭提供送菜上門、定期清掃垃圾等生活服務。她覺得很感動,和我們的關係也拉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