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再出发】香港再工業化需要社會穩定 查毅超:科學園助初創迎挑戰

2020-07-06
来源:香港商报

   【香港商报网讯】香港科技園主席查毅超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談到,香港創科界應對疫情挑戰反應迅速,值得一讚:「他們僅用三個星期時間,便將一間清水房改變成一間clean room廠房,廠家已可以在內試用(口罩)生產設備。」他還提到,香港有潛力實現再工業化,前提是「一定要在穩定的社會環境裏面做」。 香港商報記者 小智

  「廣東生產成本越來越高,某些企業做自動化改進時,對核心生產流程有保留,不想公開出去,或選擇將生產程序搬來香港。」查毅超解釋說,香港有潛力再工業化,這是市場的選擇,而在推動再工業化方面,科技園於將軍澳工業邨興建數據技術中心及先進製造業中心;元朗工業則發展為微電子中心,大埔工業邨發展為精密製造中心。查毅超指,三個工業轉型並非單純改名,理念上希望協助產業升級轉型,主要希望吸引更多高新科技行業,針對本地需求的食品和藥品行業,以及廣東省回流企業。

  對於外界憂慮香港國安法削弱本港營商環境,查氏則指:「無論R&D(研發)或再工業化,要行得好,一定要在穩定的社會環境裏面做。」

  為口罩生產「出地出力」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初期,香港一度出現「口罩荒」,全球口罩產能主要集中在中國內地,而香港工業早已式微,本地缺乏口罩生產,口罩供應嚴重依賴進口。一罩難求下,政府被批評採購口罩不力,亦被質疑對本地生產口罩支援不足,但查毅超對坊間的批評不以為然。

  查毅超說:「今年2月份突然出現口罩荒,有人指政府反應不夠快,事實並非如此。很早時候政府已經問我們有沒有地方做口罩。政府和科學園反應很快,馬上改變土地用途,務求盡快為廠家提供生產場地。例如大埔工業邨有部分地方,本來已預留給其他行業做clean room(無塵空間)相關的生產,但我們很快作出應變,嘗試出標書,看外界是否有需要用來生產口罩等醫療物品。」

  事實上,年頭疫情爆發之初,為配合政府加強本地口罩生產及供應,科技園以極短時間將在大埔工業邨樓面面積約8000呎的廠房,從園內初創公司綠芝園(Farm66)手上收回,並改建為無塵空間,供「CareHK匯愛」投產口罩。

  今年初市面口罩嚴重供不應求,但抗疫工作刻不容緩,廠家生產口罩無不在跟時間競賽,「我自己做了30多年工業,今次同事們的表現值得一讚,他們僅用三個星期時間,便將一間清水房改變成一間clean room廠房,廠家已可以在內試用生產設備,換是我,也沒有信心在三星期內完成同樣的事。」查毅超道。

  對科技公司持開放態度

  他又認為,疫情除了催生對醫療用品的需求,也讓市民進一步關注醫療科技行業的價值,「疫情帶動如口罩、熔噴布等防疫用品需求,我不是說這些產品沒有科技含量,它們全部都包含科技,只是不同等級和領域的科技。至於更高科技的,例如我們園區有公司生產政府指定的家居檢疫手環,以及一些高科技消毒用品,這些技術園區的科技公司本身已有在做,只是沒有疫情之前,它們的價值沒有凸顯,現在疫情來了,人們才發覺原來(它們)很有用。」

  科學園在疫情後會否重點培育醫療科技公司呢?查毅超稱:「我們對所有科技公司都持開放態度,對所有行業都公平對待。」他相信,科技公司會跟市場走,無須科學園特意重點扶持,「以研發Tracker(追蹤器)的科技公司為例,它們未來可能會因應市場需求,進一步主動提升Tracker的設計和功能,例如將家居檢疫手環改成用手機等,這方面無須科學園為企業提供更多資源,科技公司自己會主動去做」。

  但他認為,對於某些有特別需求的行業,則可能需要科學園「出手」提供便利。查毅超補充:「如口罩、伽馬射線消毒設備等,這類對生產環境有特別要求的醫療用品行業,科學園會提供相關配套,包括出租旗下工業邨作為生產廠房,而目前大埔工業有相關招標在進行。」

  疫情令投資者更審慎

  去年中開始的社會事件,加上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令香港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初創經營環境亦相當困難,本地知名初創企業旅遊優惠平台KLOOK早前傳出裁員或要求放無薪假消息。綜觀環球,海外知名獨角獸(估值逾10億美元的初創企業)如OneWeb、WeWork等也相繼跌落神壇。

  創業投資向來涉及較大風險,經濟前景不確定性增加,投資者風險胃納自然下降。根據香港創業及私募投資協會數據顯示,去年香港初創融資只有98億港元,較2018年大減近四成。查毅超坦言:「社會事件與疫情期間對初創公司有沒有影響呢?有,一定有,投資者變得更謹慎,疫情過後如何挽回初創公司和投資者信心,需要大家做多一些事情。」

  為紓緩初創公司營運壓力,科技園早前宣布由今年4月1日起,向旗下租戶寬免6個月租金。科技園去年也曾推出減租計劃,去年10月起向租戶減租一半直至今年3月底。

  融資配對助初創

  除了租金支援,查毅超認為,科技園能做的就是繼續積極尋找融資配對,令初創公司在發展早期得以生存下來。查毅超說:「科學園本身成立了『香港科技園創投基金』(HKSTP Ventures),後來我們又成立了由董事會成員組成的投資委員會,當中有不少創科投資方面的專家,他們會與Ventures的團隊合作,為園區企業提供融資配對服務。」

  不過,科學園的Ventures與外間一般的創投基金不同,「外面的創投基金可能要求3至5年內要有回報,但Ventures不同,我們的共識是不為賺錢,對內部回報率也沒有要求,但最好不用蝕錢,起碼基金的本金不用蝕錢。我們的目標是希望幫到初創公司在發展初期可以生存,從而到Pre-A及A輪融資階段,吸引到其他投資者參與投資。」查毅超說。

  目前HKSTP Ventures規模達6億元,已投資共15間創科企業;其前身為「科技企業投資基金」(CVF),截至去年底,平均每1元的CVF投資,便成功吸引私人市場13元的投資。

  被問到是否有投資者因中美糾紛而卻步,他直言「至今未聽過」,但的確有部分科技公司因疫情關係,令財政預算上出現變化,惟他不認為疫情會令大部分來香港做研發的科技公司卻步。查毅超表示,社會事件及疫情並非對所有行業都帶來嚴重打擊,「以將軍澳先進製造業中心為例,兩年前我們進行『摸底』,在正常租金水平下,當時有八成受訪者有意進駐,今年我們再次『摸底』,依然有八成人支持,只是換了一批企業罷了」。

  倡與「一帶一路」國家加強科技合作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中央推動香港國安立法以來,令中美緊張關係再度升溫,香港亦被推上風口浪尖,成為政治角力的磨心。美國揚言要制裁香港,包括限制向香港出口高科技產品,及建議海底電纜繞過香港等,外界關注會否影響本港創科發展。

  甚少機構使用被美限制科技

  查毅超表示,無論是科學園800多間公司,還是全港3000多間初創公司,以及本港多所大學,真正在使用那些可能被限制進口的科技設備,着實不多,相信即使被制裁限制進口,也可以找到替代品,又或者可以透過與「一帶一路」國家合作研發,並非「死路一條」。

  他特別提到:「當某些科技設備不能進口香港,我們可不可以將這些設備的生產放在第二個國家,在其他國家做研發呢?有沒有可能我們與『一帶一路』國家合作,在海外建立類似科學園的場地設施,但這個場地是特別從事那些不能進口香港的高端科研,可能需要將科學園團隊拓展至其他地方,讓科學園從事相關科技設備的成員,當他們需要研發生產時,到那些地方去做,但成員仍然是歸科技園公司管理。」他強調,這一想法純屬個人觀點,並沒有就此與科技園正式討論。

  科學園未飽和擴建空間仍很大

  創科需求與日俱增,科學園也計劃增加園內設施配套。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今年2月底發表的《財政預算案》提到,探討科學園第二階段擴建計劃的可行性,擬為擴建計劃預留30億元,涉及興建大樓總樓面面積約2.8萬平方米,將提供更多實驗室設備及研發場地,擴建計劃有待獲立法會財委會撥款。

  兩大創研平台末季落成

  另外,由政府推動的創科項目InnoHK,亦計劃在科學園建設兩個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Health@InnoHK和AIR@InnoHK),分別專注醫療科技和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科技。

  查毅超表示,「兩個平台預計今年第四季正式落成,料有二十多個機構在兩個平台開設,當中有不少本地與海外合作的項目,有望帶動香港與海外科研機構合作。科學園希望擔當橋樑角色,幫助機構將研發成果轉化為商機,從而帶動相關產業轉型升級。」他補充指:「日後還有沒有第三階段擴建呢?科學園其實未飽和,還可以興建更多設施,但我們未有進一步討論。」 小智

[责任编辑:郭玉桔]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