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記者走遍港九新界不少的行山路線,但若要數一條最喜歡、最舒適的,那就非鶴咀莫屬,那是香港唯一一個海岸保護區,擁有絢麗的海岸風光、古老燈塔,海浪拍打蟹洞及其周邊的岩石景觀,彷彿合奏一首大自然的奇妙交響樂,在未被大眾發掘前,享有「秘境」的美譽,一步一景,每一道風景都非常上鏡,喜歡輕鬆行山、影靚相的讀者記得要去打卡。
文:Ruth 圖:Ruth、馮瀚文
想感受天涯海角的豪情壯志,鶴咀是一個絕佳的抒發地點。
今年上半年因疫情關係令旅行計劃受阻,近日社區又有「第三波爆發」,暑假旅行也應該「泡湯」了。全球興起「staycation」,意即留在本土度假,除了吃大餐、住酒店之外,其實往郊外發掘香港大自然之美也是一件賞心悅目的事情。香港島東南端的鶴咀,英文名稱是Cape D' Aguilar,以香港第一任副總督德己立爵士命名,山如其名,充滿外國風情,走到海邊的一大塊草地時,友人更笑稱恍如到了瑞士。
前往鶴咀,可在筲箕灣乘搭新巴9號巴士到鶴咀站下車,沿巴士站旁的鶴咀道路口行內進,倚鶴咀山腰而走,右邊是大潭灣景色,還可遠眺對岸的赤柱半島,沿路多有樹木遮蔭,景色雖美,但也要留意路面會有車輛出入,特別假期時,人多車多,小心注意安全。從巴士站步行約30分鐘,會經過芽菜坑村信箱,代表行到鶴咀村了,繼續前行會有士多店補給,有需要可以坐低「飲啖茶,食個包」。
沿路有一堆堆亂石,外形奇特。
綠草如茵的大草坪
大約1小時後,到達無線電站的路口,有一個紅色告示牌寫着「非因工事,請勿進入」,不過不用擔心,不可擅進指的是右邊的電訊公司發射站範圍,你可以前進左邊的草坪,早已有一條由行山人士「開發」的小道。若遇上不確定的方向時,以往經驗告訴記者,只要跟着人群前行,準是沒錯的了。
一大片的草地綠草如茵,小朋友在草坡上奔跑,大人在乘涼或拍照,令人心情也愉快起來。經過草坪,沿住無線電站的綠色欄杆外走,途中可以見到開揚的海景,疫情的陰霾被海風一掃而空,暫且享受着清新怡人的美景吧!記者一行人也在這個草坡逗留了近半小時才繼續起行,沿途看見不少人甚至推着嬰兒車帶小朋友來玩耍。
繼續前行到丫形路口,左邊是上斜坡看燈塔,右邊是下行往海岸保護區,記者選擇先快速去看看燈塔,這個名為「德己立角燈塔」的建築,是香港現存一座歷史最悠久的燈塔,守候着鶴咀過百年,於2005年被列為法定古蹟,「朝聖打卡」的人群亦絡繹不絕,想拍照的記得要排隊。
鶴咀燈塔「知多啲」
鶴咀燈塔於1875年4月16日啟用,是香港現存歷史最悠久的燈塔,又名為「德己立角燈塔」,以紀念1843至1848年間香港第一任副總督和駐港英軍總司令德己立少將。1893年,橫瀾燈塔落成啟用,鶴咀燈塔從此失去其原有的功能,至1896年停止運作。1905年,當局決定將鶴咀燈塔上已停用的一級號燈及其附屬設備遷往青洲,以取代青洲燈塔的四級號燈。及至1975年,鶴咀燈塔改為自動化操作,燈塔的燈光再次亮起。
鶴咀燈塔是一座由花崗石築砌的圓筒形建築,高9.7米,燈塔底座和拱形入口均由粗琢石塊砌成,入口的鐵門上方飾有幾何圖案,別具特色。
(資料來源︰香港古蹟辦事處)
原路返回丫形路口時,會經過電訊商的海底電纜站,鐵枝構成幾何圖案,由底部望上去,視覺效果挺有趣。
在丫形路口右轉前往鶴咀最大的亮點——海岸保護區。途中,會經過雷音洞,每次海浪經狹道湧入,沖擊洞壁都會發出巨響,如雷聲震耳,故而得名。但時間有限的話,也可以繼續往海洋研究所方向走,到達海邊更是熱鬧非常,每一處都有人拍照留念,但值得留意,為免污染海岸保護區內的生態環境,在岩岸遊覽時,不要行得太近海邊,職員也會用擴音器提醒遊人,不想為拍照而丟臉的話,還是注意一下。
行走幾步,就見到另一個打卡位鯨魚白骨,但也要記得眼看手勿動,請勿破壞鯨魚骨。
大自然的奇妙交響樂
在鯨魚標本對出的海邊,就會看見海蝕洞「蟹洞」,又稱上帝之眼、彩虹之門,不少遊人都喜歡走到蟹洞底拍照,甚至到海邊觀浪,但務要警惕巨浪會隨時捲過來,而且但凡海水濺到、有海洋生物的位置也是禁區,主要作保育同科研用途,遊人接觸到海水的話有機會犯法。所以,在蟹洞前方欣賞一下便好了。
「蟹洞」是鶴咀著名的打卡景點。
整個保護區至少有四種以上的岩石,包括火山爆發形成的凝灰岩,還有花崗閃長岩、流紋斑岩及玄武岩。當驚濤駭浪拍打着懸崖、礁石、陡斜的花崗石岸,足夠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記者坐在岩石上好一會兒,靜靜地觀浪,想起著名的靜觀導師卡巴金有一句名言:「你無法平息風浪,但你可以學會滑浪。」世紀疫症肆虐全球,與其自怨自艾浪潮的無情,不如在內心中主動乘風破浪,學會在任何環境駕馭情緒。
路線資訊:
難度:★★✩✩✩
行山時間:約3至4小時
景點:蟹洞、雷音洞、燈塔、海岸保護區
交通:筲箕灣港鐵站A3出口到筲箕灣巴士總站,乘搭9號巴士,到「鶴咀,鶴咀道」下車,車程約2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