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中大、城大、教大及港大5間大學联合发表的调查显示,過去3年大學生總體幸福感水平及生活滿意度均顯著下降。團隊建議社會各界推廣正向教育,促進學生心理健康,並建議大學把其納入正規課程,發展獨立的正向心理通識課、推廣服務學習。
團隊在2017至2020年以問卷和訪問形式調查近1,000名大學生,了解他們的幸福感和意義感等。結果顯示,有24.5%和15.7%受訪大學生的焦慮和抑鬱程度達嚴重水平;約60%大學生感受到中等程度以上的時間壓力;約30%大學生感受到中等程度以上的學習疏離,即難以投入學習。
调查指,逾80%大學生的幸福感和滿意度達中等以上程度,但大學生總體幸福感及生活滿意度有明顯下降趨勢。在社會幸福感方面,受訪大學生對「我們的社會是一個理想的社會」或「我們的社會正逐漸發展成為一個較為理想的社會」的同意程度逐年顯著下降,以6分為滿分,在過去3年由平均3.5分降至3.1分。
中大社會工作系副教授陶兆銘表示,無法單以過去一年發生的社會事件解釋社會幸福感的下降,大學生亦面對情緒、生涯發展等各方面的挑戰。
据悉,5间大學合辦「聯校心理健康推廣計劃」,推廣正向教育的理念,促進學生全人發展。城大社會及行為科學系副教授郭黎玉晶表示,「聯校心理健康推廣計劃」亦舉辦工作坊、台灣交流團及國際研討會等活動,大學生在參加活動後,焦慮感顯著降低。計劃注重發展學生的性格強項,藉以發掘和發揮學生的正面心理特質,協助勇於面對生活中的壓力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