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個自貿區改革試點任務實施率已近八成

2020-09-02 10:46
来源:香港商報網

        本报記者張麗娟報道:2019年8月,山東、江蘇、廣西、河北、雲南、黑龍江等6個自貿試驗區和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設立運行。商務部自貿區港司司長唐文弘9月2日透露,截至目前,總體方案確定的713項改革試點任務平均實施率接近80%。初步實現了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更深層次加強改革探索的設立目標,更好服務了我國全面對外開放的戰略布局。

  商務部2日舉行專題新聞發布會,詳細介紹山東、江蘇、廣西、河北、雲南、黑龍江自貿試驗區和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設立一周年情況。唐文弘介紹,具體來看,建設成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臨港新片區制度創新高起點推進。二是差異化制度創新有聲有色。三是產業鏈制度創新助推產業聚集。四是制度創新引領營商環境不斷優化。

  唐文弘透露,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全國唯一特殊綜合保稅區洋山港特殊綜合保稅區已封關運營,構建了區內「一線」徑予放行、區內不設賬冊、「二線」進出口單側申報等海關監管新模式。國內首單跨關區國際中轉集拼、國內首單全球集貨採購貨物進區免備案手續等創新業務相繼落地。

  在差異化制度創新方面,唐文弘介紹,山東支持成立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推動研發體制機制創新,設立不到一年,已凝聚87個高水平創新團隊,創立64家科研機構,轉化研究200多項前沿技術成果,帶動社會投資超過200億元。河北雄安片區立足建設金融創新先行區,積極探索監管「沙盒機制」,金融科技監管創新試點順利推進,目前已入盒線上供應鏈金融系統、企業信用評價管理平台等5個創新應用。廣西、雲南、黑龍江作為我國首次在沿邊布局的自貿試驗區,積極通過改革創新助推沿邊開放,如廣西實現邊境陸路口岸全信息化智能通關,雲南創新開展「跨境電商+邊民互市」,黑龍江打造跨境綜合物流樞紐等,輻射帶動沿邊地區發展。

  產業鏈制度創新助推產業聚集方面,上海臨港新片區加快布局前沿科技產業鏈,已落地集成電路企業40餘家,落地生物醫藥企業總投資額超過100億元,目前正積極對接重點產業項目,加快大飛機總裝、服務、保障的產業鏈企業聚集;江蘇充分發揮生物醫藥產業優勢,圍繞生物醫藥領域的人才流動互認、產品通關進口、產業鏈協同配套等集中開展創新,不斷破解制約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難點、堵點,聚集了一批重大科技創新機構和一流生物醫藥企業。

  唐文弘介紹,7省區市已累計向自貿試驗區下放省級管理權限約1200項。河北曹妃甸片區創新海事靜態業務辦理模式,將分屬不同機構負責的39項實行集中辦公、集約辦理;將17項業務辦理模式由串聯改為並聯,實現同時受理、同步審核。黑龍江綏芬河片區制定公布100項高頻事項「最多跑一次」清單和566項「辦事不求人」清單。

  唐文弘表示,下一步,商務部將繼續推進高質量建設自貿試驗區,推動賦予自貿試驗區更大改革開放自主權,形成更多針對性強、實效性強、集成性強的制度創新成果,推動更深層次改革,實行更高水平開放,在探索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方面,走在前列,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

  山東等6個自貿試驗區和上海臨港新片區為穩外貿穩外資亦發揮了積極作用。唐文弘介紹,今年1-7月,6個自貿試驗區和上海臨港新片區實際利用外資131.1億人民幣,外貿進出口6607.6億元人民幣,分別占所在省市的5.8%和10.8%。

[责任编辑:黃逸]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