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香港中小電商發展如雨後春筍快速增長

2020-09-06 16:10
来源:香港中通社

  据香港中通社報道,新冠肺炎疫情在香港持續逾7個月,“疫境”下各行各業探索線上發展,足不出戶完成交易。疫情無疑成為香港電商發展的催化劑,中小型的電商公司數量翻倍增長。在探索的過程中,電商公司采用了“因地制宜”的發展模式。

  提起電商,首先想到的是內地“淘寶”、“京東”等,香港這座城市很少與電商聯系起來。香港電商協會會長李基铨近日接受采訪表示,疫情前,香港受到客觀原因限制如城市面積小、實體零售業發達、電子支付未普及等,電商發展相對緩慢。

  “疫情就是本港電商的催化劑,許多電商公司如雨後春筍般湧出。”他提到,例如全球旅遊業受疫情影響陷入停擺,一家之前在香港從事日本旅遊服務線上平台的公司,因疫情轉型做了日本進口產品的電商平台。

  已轉型運營電商平台的陳先生對記者說:“之前旅遊平台的生意都是穩定增長的,但日本和香港的疫情暴發後,突然網站就無人問津了。”

  陳先生表示,因早前網站有一批喜愛去日本、愛用日本產品的顧客,而疫情他們都去不了日本。所以他決定轉型做銷售日本產品的電商,店铺已運營4個月,下單客人數量開始增加。

  李基铨稱,因為疫情不僅中小型電商公司增加,也出現了知名度和人氣較高的“HKTVmall”和“bigbigshop”。值得關注的是香港電商的宣傳方式,大多數內地電商都會采用網絡宣傳的方式,而這兩家公司針對香港本地市場,采用了傳統的宣傳方式如在紅磡海底隧道口掛大幅廣告牌、打電視廣告等。

  他表示,HKTVmall近日公布2020年上半年淨賺9300萬港元,是轉型5年來首次轉虧為盈。

  疫情下,這兩家公司在供貨品類上也多集中在生鮮蔬果方面。李基铨表示,生鮮蔬果一般只有在本地完成配送,新冠疫情後,政府實施防疫措施,港人居家辦公,網上下單是安全、便捷的生活方式。

  “疫境”中不僅電商服務平台增多,KOL直播帶貨也競爭激烈。已經直播兩年多的香港女主播Vivi向記者說:“今年在各種社交平台香港KOL主播數量大增,這也是好事,可以給顧客更多的選擇。”

  提到KOL直播帶貨與電商平台相比的優勢,她說直播的形式更加靈活,產品更新速度更快,網站大多是文字介紹,而直播顧客可以與KOL互動,了解產品是否滿足自己的需求。

  李基铨指,香港有零售業的強大基礎,貨品豐富;香港是免稅港,香港商品除煙酒外一概不用交稅,價格優勢突出;香港健全的法律體系和國際化氛圍,這些因素令香港在電商時代仍具潛力和競爭力。

[责任编辑:朱劍明]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