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失明人協進會今日(9日)公一項網上問卷調查結果,發現視障人士受經濟及地區因素等限制而有求診困難。鑒於2020年施政報告正展開公眾諮詢,協進會冀政府能增加對殘疾人士在醫療上的支援,包括落實推行殘疾人士醫療券。
是次調查於今年6月4日至6月19日期間以網上問卷形式進行,以了解視障人士過去3年使用本地醫療服務的情況及對推行醫療券的意見,調查共收到312份有效問卷。受訪者九成為65歲以下的視障人士,調查發現有七成多視障受訪者表示身體不適時未必或不會即時求醫,主要原因是私營診所昂貴、公營診所輪候時間長及難以預約,當中有四成表示部分公營醫院或診所不近居所而影響即時求醫的意欲。
調查結果反映有九成人認同醫療券可增加求診地點選擇及可增加使用私營醫療服務的次數。協進會屬下的平等參與社會委員會副主席陳志剛表示,不少視障人士反映希望有殘疾人士醫療券,讓他們有揀選醫療服務的空間,避免因難預約公營診所、難以獨自到不熟悉地方求醫等因素而延誤求醫。
另外,四成多受訪者大多選擇公營醫療及只選擇公營醫療,不足兩成大多選擇私營醫療及只選擇私營醫療,反映現時視障人士較傾向選擇公營醫療服務,從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原因包括經濟上的考慮,而非對私營醫療服務沒有需求。六成受訪者在過去3年,平均每年的醫療支出都多於2000元,當中有四成更逾4000元。九成人同意殘疾人士醫療券有助減輕醫療上經濟負擔。
視聽障人士馬女士出席記者會分享新失明人士所面對的困境
視聽障人士馬女士因糖尿上眼視力僅餘兩成,領取綜援的她,現多依賴公營醫療服務。她指現時有嚴重流眼水情況,醫生建議有需要就到急症室再轉介,但有醫療券的話,可選擇直接先到眼科專科求診。另外,她平時有身體不適就會打電話預約門診,試過打兩、三日都未能預約,或者派去較遠的診所,「我是新失明,唔熟路好難獨自去,平時陪診服務係要提早預約」。
協進會指出,過去多個殘疾團體要求推行殘疾人士醫療劵,但政府一直未作出回應,而勞工及福利局在本年7月中公佈的《殘疾人及康復計劃方案》中亦未見納入有關建議,期望今次施政報告能夠回應這項訴求,並向殘疾人士及相關團體展開諮詢,以便早日落實這項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