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合作發展論壇」17日在穗舉行

2020-09-17 20:36
来源:香港商報網
  「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合作發展論壇」17日在廣州舉行,本屆論壇圍繞「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交流路徑與機制」主題,就青年深度參與灣區建設、灣區青年交流工作內容、灣區青年成長發展制度建設等問題展開交流與對話,並探討提升青年交流工作科學化、專業化水平的有效路徑。論壇現場發佈了穗港澳台青年對交流的認知與評價研究成果,並設置了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交流機制、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志願服務發展、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公益直播發展三個分論壇,就關係灣區青年成長發展的重要問題展開了深入探討。
 

  廣州青年公益直播研究院掛牌成立
 
  當天,來自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香港、澳門、台灣等地的專家、青年研究工作者200餘人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參加論壇。
 
  在開幕式上,「廣州青年公益直播研究院」正式掛牌成立。廣州青年公益直播研究院將依託廣州市團校的優秀師資及校外兼職老師、優秀志願者、各界優秀青年、專業直播傳媒師資等力量,充分利用廣州市團校現有及籌建中的培訓場地、模擬演播室和直播間,開展公益直播培訓、公益直播研究和公益直播成果展示等三個方面的工作,不斷提升青年的媒介素養,服務青年成長成才。此外,該研究院還將聯合廣州廣播電視台在北京路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家園建設青年公益直播實訓基地,打造青年公益直播間,創作一批高質量的微視頻,在社會各網絡平台進行展播,體現新時代大灣區青年的精神風貌,促進大灣區青年融合發展。

  發佈穗港澳台青年交流機製成果
 
  為配合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合作發展論壇主題,廣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推進「穗港澳台青年交流機制」課題調查,對四地在校大學生青年交流現狀、需求進行了細緻勾勒。該所在四地開展的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2063份,其中廣州1042份,香港313份,澳門239份,台灣469份。
 
  調查顯示,參加過與其他地區/城市/國家青年交流的四地青年比例為64.5%;四地青年了解交流活動的最主要渠道是互聯網,具體來看,超半數澳門青年是通過互聯網獲取交流活動的通知訊息,廣州青年比例為47.5%,香港、台灣的比例為28%左右;穗、港、澳、台四地青年參加交流活動的主要動因分別是:提高自身能力、開拓視野、豐富生活閱歷;穗港澳台四地青年認為影響參加活動的最主要因素分別是:時間、活動地點、活動內容和活動費用。
 
  穗港澳台四地青年對交流活動的需求,從調查可以發現,廣州、香港、澳門三地青年最想參加學習交流活動,台灣青年最想參加休閒娛樂活動。交流內容方面,香港青年最愛交流風土人情/旅遊信息;穗、澳、台三地青年最喜歡交流興趣愛好。
 
  雖然穗港澳台青年對交流的認知與評價整體積極,四地合作機構將根據調研成果進一步推動青年交流與合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合作交流機制建設貢獻力量。

  200名專家學者共話「粵港澳大灣區青年交流」
 
  本屆論壇專家雲集,共話灣區青年交流工作: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中國文明和中國道路研究中心主任謝茂松作了「中國文明視野下的粵港澳大灣區以及青年跨界交流的戰略思維」的主題演講。
 
  而來自香港嶺南大學潘蘇通滬港經濟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廣東省青年聯合會委員周文港通過分析現今粵港澳大灣區的人才政策情況、香港青年目前的就業狀況及其對待灣區發展的態度和訴求,提出促進粵港澳三地交流合作的五點建議:建立一站式創業就業資訊平台;增加香港青年到粵港澳大灣區實習的機會時間,提升他們畢業後前往灣區就業的意願;做好內地在港學生工作;做好內地畢業的香港學生及赴港就讀的內地學生的服務和輔導;做好赴港澳就學意向調查和赴港支援工作。
 
  澳門青年聯合會理事長蔡文政先生介紹了澳門青年聯合會有關大灣區青年培訓交流、講座研討、比賽活動等的情況。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一國兩製法律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高研院、法學院副教授、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田飛龍作了「粵港澳大灣區戰略與新時代改革的制度探索」的主題演講,圍繞粵港澳大灣區四個重大改革問題以及核心治理原則、制度多元與挑戰等問題展開了深入的研討。(記者 黃裕勇)
[责任编辑:趙書琪]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