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疫情期間家長和教職員的抑鬱焦慮和創傷後壓力症水平均升高

2020-10-31 15:36
來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精神科醫學院於今年7月至10月期間對小學家長及教職員進行了一項精神健康問卷調查。這個調查的目的是量度小學家長及教職員於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抑鬱、焦慮及創傷後遺症狀的水平,並查找出產生此類症狀的初步高危因素。

 为量度小學家長及教職員於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抑鬱、焦慮及創傷後遺症狀的水平,並查找出產生此類症狀的初步高危因素,香港精神科醫學院於今年7月至10月期間進行了一項精神健康問卷調查,總共有581位家長及149位教職員參與。

 該項調查中有84%的受訪家長為女性,在149名教職員中,女性佔74%;在職業方面,教師佔74%,學校社工佔8%,餘下的18%為學校職員。

 调查在受訪者的抑鬱、焦慮及創傷後遺症狀3方面分別利用「健康狀況問卷-9 (PHQ-9)」、「焦慮測試」(GAD-7)」及「事件影響測量表(IES-R)」來量度。早前有文獻顯示,如果在這些量度中出現中度至嚴重的症狀表示很可能分別患上仰鬱症、焦慮症及創傷後遺症。

 在以上至少一項篩查措施中,分別有22.9%和21.5%的父母和學校工作人員表現出中度至重度症狀。在受访中,分別有13%,14%和14%的父母有中度至重度的抑鬱,焦慮和創傷後壓力症症狀。而分別有11%,15%和14%的學校工作人員表現出中度至重度的抑鬱,焦慮和創傷後壓力症症狀。Ni et al. (2020)報告稱,2017年可能抑鬱症的加權患病率為6.5%。去年由於社會動盪,這個數字上升到11.2%,仍然低於父母樣本中當前可能的抑鬱症患病率。香港先前的流行病學研究指出,焦慮症和創傷後壓力症的患病率分別為5.7%和2.9%

 调查指,父母和學校工作人員群體中出現中度至重度抑鬱,焦慮和/或創傷後壓力症症狀的常見風險因素包括休閒活動減少, 社交聚會減少,疫情期間工作壓力、负担和难度增加, 與家人爭執增加, 以及難以獲得個人防護裝備。

 初步調查結果表明,與以前的流行病學研究相比,在當前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小學父母和學校工作人員的抑鬱,焦慮和創傷後壓力症水平均升高。此外,月份並不是症狀嚴重程度的重要預測指標,這表明,儘管自10月份以來本地確診病例有所減少,但在香港的整體社會環境下,父母和學校工作人員仍承受着很大的壓力。

 與此同時,香港精神科醫學院推展了「家校齊家教」計劃,為小學生家長和學校工作人員,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所帶來的生活變化及日常照顧的壓力中, 提供不同程度的支持。這項三層支援模式由多個部分組成包括: 為全校家長提供的基礎訓練、進階的教育工作坊、同儕互助小組、一對一的家長面談、及計劃與專業指導,以適切地跟進家長的需要,舒緩家長的壓力。計劃在不同的專業及機構的協作下已於三間社會服務機構,包括東華三院、香港小童群益會、聖雅各福群會其下提供服務之六間小學 聖保羅男女中學附屬小學、佛教黃焯菴小學、救世軍田家炳學校、聖安多尼學校、東華三院冼次雲小學、東華三院馬錦燦紀念小學先導進行。

[責任編輯:蔣璐]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