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創科產業已經成為特區政府重要政策之一。團結香港基金昨發表科技創新政策研究報告指,本港大學基礎科研成就卓越,惟技術轉移則顯薄弱,建議加強本港院校技術轉移能力,締造蓬勃的科創生態。對此,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指,政府一直不遺餘力推動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實踐,未來香港應要更加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優勢,將香港轉化成為國際創科中心。
創科人才資助額每年增至800萬
昨日,薛永恒於團結香港基金線上發布會致辭稱,特區政府一直關注知識轉移及商品化項目,透過創科基金向產、學、研持份者提供財政支援。他指,截至9月,大學科技初創企業資助計劃已為293間初創企業發出共2億元資助。為鼓勵更多創科人才,當局今年度將加大相關資助額,由每年400萬元加碼至800萬元,於這5年期間,令本地創科企業數量增長2倍,創科就業人數增長4至5倍。他強調,特區政府將不遺餘力,繼續透過注資積極推動上游研發,鼓勵中游知識及技術轉移,促進更多下游科研成果轉化為實踐。
薛永恒又指,自己剛於北京、廣東及深圳與國家不同部委及省巿政府討論相關題目,認為香港作為國家最國際化城巿,在科創發展上需要人才匯聚,未來香港應把握大灣區發展優勢,將大學技術轉移及商品化,共同努力用好本港國際化、自由化,特別是「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將香港由以往較注重金融、物流的城市,真正轉化成國際創科中心。
港高校知識產權收入不及牛津1/7
據團結香港基金發布的《搭建技術轉移大橋 構築科研創新基地》科技創新研究報告指,儘管本港大學基礎科研成就卓越,但技術轉移一環薄弱。去年數據顯示,本港所有大學的知識產權收入合計為1億港元,尚不及一間牛津大學的七分之一,本地所有院校的衍生公司總數亦僅達牛津大學大約一半,故難將科研成果有效轉化為具有重大社會及經濟效益的產品及服務。
為此,團結香港基金提出7大政策建議,包括:優化評核框架,並將撥款分配與大學表現掛钩,以培育大學的知識轉移文化;增加研究人員在科研成果商品化的靈活性與選擇,以提升知識產權的流動性;透過技術轉移辦公室和技術轉移聯盟促進大學研究商品化,大學應邀請更多專業人士,如商界領袖及投資者,加入技術轉移委員提供多元專業意見;加強大學科技初創企業資助計劃,除了為驗證技術可行性及開發產品原型提供無條件資助外,加設第二階段;善用未來基金,提供耐心資本和「深科技」投資策略,以培育本地衍生公司;成立一個高層次的科學和發展辦公室,為行政長官及主要官員提供意見制訂公共研發撥款的整體策略;將九龍灣行動區發展為世界一流的創新園區,將新成果轉化落地。
大學冀放寬研究員校外執業限制
發布會上,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副院長(研究)盧煜明教授建言,放寬研究人員校外執業的限制能增加從事技術轉移工作的靈活性,有效推動更多研究人才參與科研商品化,發揮香港的科研實力。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黃錦輝教授提出,改善大學技術轉移的評核框架及關鍵績效指標,能加強院校對技術轉移的重視程度,促進大學之間的良性競爭,共同構建一個蓬勃的技術轉移氛圍。
團結香港基金助理研究總監及經濟發展研究主管水志偉指,政府近年為發展科創加大投入,但較集中在基礎研究。若能填補應用研究及市場之間的技術轉移缺口,把本港頂尖科研成果落地商品化,將為經濟發展找尋新出路。
科網股來港上市步伐加快
香港銳意發展創科之際,港交所(388)也因此修改《上市規則》,透過容許「同股不同權」的科網公司來港上市,在吸納更多資金之餘,更藉此成功引領原本在美掛牌的「中概股」來港第二上市,形成「東方納斯達克」。
早年,香港已有科網股掛牌,包括2004年上市、如今已晉身為「股王」的騰訊控股(700)。礙於早年香港只容許「同股同權」,加上包銷商給予的估值,不及其他證券市場,以致大量科網股轉往美股掛牌。隨近年中美關係轉趨緊張,為了避免潛在的風險,科網股「離美赴港」的誘因再度提高。
2017年12月,港交所決定容許「同股不同權」公司在港上市後,「同股不同權」的股份得以躋身香港資本市場。2018年7月,以雷軍為首的小米集團(1810),成為首隻在港掛牌的「同股不同權」股份。其後,「同股不同權」股份先後登場,包括同為2018年掛牌的美團點評(3690)及2019年底掛牌的阿里巴巴(9988),聯同小米及騰訊,形成外間稱為「ATMX」的科網黃金組合。
今年以來,以科網股為主的「中概股」來港步伐加快。網易(9999)及京東集團(9618)於今年6月先後登場,預料百度及攜程也將登陸港交所。也因為科網股在港數目增加,恒指公司也於今年7月底推出恒生科技指數,好讓市場更易量化在港掛牌科網股的表現。(記者鄺偉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