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聖關公的標誌性武器:青龍偃月刀

2020-11-16 08:05
來源:香港商報網

 武器,是戰場上武將所使用的工具。冷兵器時代,出名的武將往往都有其標誌性的武器。

 漢末三國時期:劉備的武器是雙股劍;張飛的武器是丈八點鋼矛,又稱丈八蛇矛;趙雲的武器是龍膽槍和青釭劍;呂布的武器是方天畫戟;曹操的武器是倚天劍;孫堅的武器是古錠刀、程普的武器是鐵脊蛇矛……

 每件武器都有其獨特的名稱,顯示了武器使用者不同的風格和特點。

 關公作為《三國演義》重點描繪的英雄人物,又是中國朝廷民間一致推崇的「中華武聖人」,關公所使用的武器更是非同凡響。

 《三國演義》第一回即介紹了關公的標誌性武器:「青龍偃月刀,又名冷艷鋸,重八十二斤」。

 偃月刀是一種長柄大刀,形如偃月,刀面往往陰刻有龍紋,因而得名「偃月刀」或「青龍偃月刀」。

 北宋成書的《武經總要》中,已有明確記載並繪有圖像,青龍偃月刀除了具備實戰功能外,還用來操練、儀仗,以展現軍威的雄壯威武。

 明萬曆年間,王圻父子在所輯類書《三才圖會》記載稱:「關王偃月刀,刀勢既大,其三十六刀法,兵杖遇之,無不屈者,刀類中此為第一」。

 青龍偃月刀,是關公根據自身的特有條件,量身定做的一種武器。《三國演義》描繪關公出場時的情景:「玄德看其人: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涂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

 關公身材高大、魁梧,根據《中國度量衡史》等書的研究,漢代一尺約長23.1-23.6厘米,關公身長九尺,折算後約在2米08至2米12,這種身高不論在現代,還是古代,都是非常高大的。

 偃月刀不僅形態優美,是古代冷兵器中造型最優美的器型之一,而且構造奇特,具備多種用途,偃月刀刀頭有回鈎,鈎尖似槍,銳利無比;刀背有突出鋸齒狀利刀,故名「冷艷鋸」;刃上有紅纓,名為吹風;刀桿末端刀座,又名刀鑽,三棱齊備,可做槍使。

 偃月刀在臨陣對敵時,刀身各個部位無處不是利器,其刀法不但能劈砍掃擋,還能提拿攪刺;更能反鋸、回刺。

 而且偃月刀各個部位名稱,還蘊含《春秋》精義,有天地君親師之稱謂,即:刀背為天,刀刃為地,刀尖為君,刀盤為親,刀桿為師。

 關公武藝高強,又熟讀《左氏春秋》,堪稱文武雙全、智勇兼備,是漢末三國時期少有的複合型、全才型人才的典範。青龍偃月刀無論造型的優美性,還是功能的實戰性,都符合《三國演義》對關公英雄形象的人物設定。

 自古神物問世,必有一番驚世絕俗、卓爾不群的表現。

 關公造好青龍偃月刀,不數日,黃巾軍將領程遠志統兵五萬來犯涿郡。關公舞動大刀,縱馬飛迎。程遠志見了,早吃一驚,措手不及,被關公刀起處,揮為兩段。

 有詩讚曰:「英雄落穎在今朝,一試矛兮一試刀。初出便將威力展,三分好把姓名標」。

 青龍偃月刀也從此成為武聖關公的標誌性兵器,隨關公一起鏖戰沙場、過關斬將、威震華夏。

 根據《三國演義》描寫得出的統計,關公自追隨劉備征戰四方以來,搏殺紀錄27場,其中一對一單挑共23場,戰績為:20勝,3平,0負。

 歸納起來,主要是以下兩個特點:一是,取勝速度快。在關公取勝紀錄中,多數為一回合或數回合即斬殺或生擒對手。

 二是,知名武將數量多。關公一生驍勇善戰,所向披靡,刀下亡魂或被生擒者,有名有姓的武將就有18人,分別為:程遠志、華雄、管亥、荀正、車胄、王忠、顏良、文醜、孔秀、韓福、孟坦、卞喜、王植、秦琪、蔡陽、楊齡、夏侯存、龐德。

 在這一場場精彩絕倫、驚心動魄的搏殺戰績中,青龍偃月刀無疑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重達八十二斤的青龍偃月刀為重型兵器,被雄壯威武的關公用作標誌性武器,威力更顯巨大驚人。

 如今,關公「提青龍刀,騎赤兔馬」的威武形象,成為武聖關公的獨特辨識標記。青龍偃月刀在華人社會的心目中,已經與武聖關公融為一體,成為斬奸除惡、鎮邪驅魔、護國佑民的文化象徵。(弘揚關帝文化 彭允好)

[責任編輯:朱劍明]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