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等9位院士組頂級智庫打造「中國醫檢」新名片

2020-12-20 14:27
來源:香港商報

    12月19日,以「科技助力新冠防控 數據驅動醫學發展」為主題的2020金域醫學學術委員會專題研討會在廣州召開。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鍾南山、清華大學陳曄光、中國科學院陳潤生、國家腎臟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侯凡凡、哈爾濱醫科大學張學、中國科學院基礎醫學與腫瘤研究所譚蔚泓,北京大學謝曉亮、香港中文大學盧煜明、香港城市大學呂堅等9位院士線上或線下,與來自全國的500位臨床、檢驗、病理及醫學大數據等領域的專家齊聚一堂,共同探討科技抗疫與數據驅動醫學發展的當下與未來。

 

    中國醫檢界「最強大腦」擴容

 

    會上,被譽為中國醫檢界「最強大腦」的金域醫學學術委員會再次擴容,再有2位院士、7位專家加入。同時,金域醫學「醫檢4.0」戰略正式發布。

    今年,金域醫學學術委員會的陣容擴大至45人。鍾南山院士繼續出任主席,張學院士、譚蔚泓院士全新加入,與陳潤生院士、陳曄光院士、侯凡凡院士、謝曉亮院士、醫學遺傳學家曾溢滔院士等一同擔任委員會顧問,37位來自海內外的專家學者擔任委員會委員。

    會上,金域醫學還分別與哈爾濱醫科大學、陳曄光院士團隊、澳門大學、上海市東方醫院、西安國際醫學中心、秦鈞教授團隊等科研機構就超大型醫院共建、校企合作、前沿科技轉化及應用、聯合創新實驗室建設等項目簽署了產學研合作協議。

    金域醫學學術委員會成立已有4年。在委員會的指導下,金域醫學持續推進醫學檢驗和病理診斷的前沿技術研發、臨床轉化及技術推廣,成果豐碩。截至2019年,金域可檢測項目已超過2700項。

    鍾南山院士表示,醫學檢驗行業發展,需要更多醫檢和臨床專家一同努力打造精準診斷、針對性治療、預後判斷全鏈條。今天一眾同道齊聚,將更好地討論醫檢行業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推動診斷行業走向更高地領域,幫助實現醫療行業從以治療為主向以健康為主轉變,服務健康中國。

 

    金域緊抓快速、低成本檢測技術研發

 

    2020年,金域醫學在創新方面最大的成果,當屬科技抗疫。新冠疫情發生,金域醫學憑藉核酸檢測技術能力和冷鏈物流網絡,在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香港特別行政區開展核酸檢測,截至12月中旬,已完成檢測2900萬人份,成為國家公共衛生體系的有益補充,被譽為抗疫戰場上的「健康哨兵」。

    鍾南山院士表示,本次疫情防控中,擁有大規模核酸檢測能力的第三方醫檢機構發揮巨大作用,在預防、上游防控、早期診斷等方面,助力取得決定性抗疫成果。

    當前,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國內疫情仍處於零星散發狀態。根據各地疫情防控的要求,金域醫學分別與鍾南山院士、侯凡凡院士、謝曉亮院士、呂堅院士以及華南理工大學科研團隊開展關於新冠肺炎病毒藥物篩選、快速檢測以及溯源的研究工作,研發快速、低成本的病原體臨床檢測技術,可滿足各地在必要時快速開展大規模篩查。(記者黃裕勇)

1、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金域醫學學術委員會主席鍾南山發言

2、金域醫學董事長兼行政總裁梁耀銘致歡迎辭

3、鍾南山院士為9位新任金域醫學學術委員會顧問及委員頒發聘書

4、金域醫學發布醫檢4.0戰略

[責任編輯:劉深]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