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駐美代表處「正名」?學者指是台當局「單相思」

2020-12-22 23:37
來源:中通社

 近來,美國不斷有聲音呼籲將「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更名為「台灣代表處」。台灣「外交部」次長曾厚仁21日表示,相關工作在「進行中」。不過,該說法22日即被台「外交部」澄清,稱「正名」是「長期努力的目標,並不是已經在進行」。

 美國眾議院「中國任務小組」於10月份報告中建議行政部門,允許台灣駐美代表處更名為「台灣代表處」。12月17日,眾議院「台灣連線」共同主席夏波和狄亞士巴拉特等78名眾議員又聯名致函國務卿蓬佩奧,認為「『台北』無法精準反映美國與台灣人民的強健關係」,呼籲將台灣「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更名為「台灣代表處」。

 對此,曾厚仁21日在台灣「立法院外交國防委員會」上回應稱,此案在「進行中」,但一定要時機成熟、雙邊同意。不過,這個「進行式」的積極說法很快被「外交部」澄清,稱「正名」一事「未有確切推動時程」。「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22日解釋,推動駐外機構用一個更適當名稱的事是長期努力的目標,這個努力是持續進行的,並不是指已經在進行這個案子。

 目前,台灣方面有100多個駐外代表處,台當局一直處心積慮,試圖把駐外機構名稱中的「經濟、貿易、文化」等字眼去除,並把「台北」改成「台灣」。台灣當局究竟有什麼意圖?

 華東師範大學兩岸交流與區域發展研究所執行所長包承柯22日對香港中通社記者表示,台灣在美國代表處的名字有非常嚴格的格式和定義,第一這是民間機構,第二機構不涉及政治。在外交關係當中,這個定義不可輕易改變,哪怕是一個字的改變,都可能會賦予其他含義。台當局不斷宣傳想「正名」的企圖心,關鍵還是在於推動所謂的「漸進台獨」,希望以「切香腸」「擠牙膏」的方式,提升台灣在國際上的地位或者影響力。

 包承柯指出,特朗普政府這幾天出台打壓中國企業的政策和行為,如簽署《外國公司問責法案》,將58家中國企業列入實體清單等,近日還對台出口潛艇「敏感設備」,這些行為讓台灣以為還有一些機會和缝隙能撈點好處,實現「正名」的願望。不過,這是台當局單方面的謀劃而已,是一場「單相思」,不可能實現。

 事實上,早在2016年,台灣前「國防部長」蔡明憲就曾提出,希望能爭取將駐美代表處更名為「台灣代表處」。然而4年過去,即便美國聲稱「台灣是真正的朋友」,台灣深信現在「台美關係史上最佳」,「正名」一事仍原地踏步。

 包承柯指出,台當局希望能「正名」駐美代表處是「癡心妄想」。第一,特朗普政府的任期僅剩下兩、三個星期,他不可能對今後的長期政策負責,也不可能在短期內對這項政策作完整、精心的評估,他如果做出這樣的瘋狂舉動,只會更加激化中美之間的矛盾,這不利於美國,也不利於世界的穩定、區域的和平。

 第二,拜登的團隊已經開始接受政策諮詢和聽取政策建言的安排,相信他們不會接受輕易改變當前中美關係基本態勢的政策舉動,而且現在美國以抗疫為主,並不是以處理這些關鍵敏感的問題為主。台當局希望以「正名」來提升台美關係的政策方向,不會被美國新任政府接受。第三,就是大陸對台灣的制約因素。

 包承柯表示,台灣方面一直在積極地主動釋放台美關係走向實質性發展的消息,這次主動提及「正名」一事也不例外。雖然美國的確有一些配合台灣的聲音,但這不是美國政府行政部門要推行的一個方向。始終來說,台灣只是美國挑釁中國的一枚棋子,美國仍然維持著一個中國政策。因此台灣現在所有的政治舉動,只不過是台當局想搞「漸進台獨」的宣傳伎倆而已,並不能達到實質性的效果。

[責任編輯:靜文]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