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涉壟斷被查 市值半日蒸發4300億

2020-12-25 01:15
來源:香港商報

 24日,內地出手打擊網絡平台壟斷,電商巨頭阿里巴巴(9988)被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就實施「二選一」等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而旗下螞蟻集團也將再被金融業監管部門約談。阿里平安夜未能平安度過,當天股價裂口急插8.1%,收報228.2元,見逾5個月低位,市值短短半日蒸發4335億元;以馬雲持阿里7.638億股計,身家蒸發逾150億元。分析預期,反壟斷利空於短期內難以扭轉,未來或擴至其他互聯網經濟企業與行業。

 監管部門擬約談螞蟻

 內地反壟斷法已討論多時,繼旗下螞蟻集團上月上市觸礁之後,阿里便已處於反壟斷風暴眼。新華社24日發布一條僅僅數十字的消息引發市場震動:「近日,市場監管總局根據舉報,依法對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實施『二選一』等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另外,螞蟻集團亦將二度被中證監等四部門約談,督促指導螞蟻集團按市場化、法治化原則,落實金融監管、公平競爭和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等要求,規範金融業務經營與發展。

 為此,《人民日報》評論指,關於平台壟斷問題反映和舉報日益增加,顯示線上經濟發展中存在一些風險和隱患。近期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均明確要求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得到社會熱烈反響和廣泛支持。可見,反壟斷已成關係全局的緊迫議題。

 阿里巴巴24日發公告表示,接到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通知,依法對集團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阿里巴巴將積極配合監管部門調查,目前公司業務一切正常。

 阿里系承壓拖累科技股

 受消息影響,阿里股價24日顯著受壓。24日早低開逾3%後,跌幅一度擴至近9%,低見226.2元,全日成交逾159億元,該股亦連跌5日累挫11.6%,於ATMX中大幅跑輸,期內市值蒸發累達6400億元。同系的阿里健康(241)24日收挫10.9%,報23.65元,成交增至15.09億元。阿里影業(1060)及雲鋒金融(376)跌幅相對較小,分別跌2.08%及3.26%,收報0.94元及2.96元。

 事件亦觸發一眾科技股下挫:騰訊(700)跌2.6%;美團(3690)挫2.7%;京東(9618)跌2.3%,旗下京東健康(6618)瀉15.6%,結束4日急升走勢;惟小米再創新高,高見32.85元,升1.7%。

 24日晚美股開市,亦因涉嫌壟斷被立案調查,阿里巴巴甫開市跌逾11%,報226美元。其他新經濟股,京東跌2.2%,拼多多跌2.2%。

 科技股後市陰霾重重

 對於內地監管會否成為阿里股價長期風險因素,宏高證券投資經理梁傑文表示,阿里巴巴短期股價跌幅會較大,但相信不會跌穿200元。阿里始終在電商行業具龍頭優勢,且業務廣泛,早前300元以上高位回落已反映不少負面因素。再者,阿里是不少基金需持有的股份。預期長假期後阿里跌勢有機會喘定,但提醒投資者可把資金分散投資於多隻大型新經濟股。

 香港股票分析師協會副主席郭思治認為,阿里不明朗因素提高,投資者應避免接近風眼,亦不宜過分進取博其反彈,應待一切喘定後再作部署。

 耀才研究部亦指,阿里今次調整下,大型科企ATMJ短期後市之表現值得關注,反壟斷相關陰霾於短期後市難以扭轉,將限制大型科技股短期後市之走勢。(記者 吳天淇)

 互聯網經濟向反壟斷要活力

 阿里巴巴涉嫌壟斷並被立案調查會掀起何種波瀾?有專家表示,近年來,內地以互聯網經濟為代表的新經濟蓬勃發展,在這過程中形成了許多大型互聯網企業,同時出現了一些自然壟斷、規模壟斷的現象。壟斷是市場經濟最大的敵人,大型企業過度的規模擴張、贏者通吃,將打擊市場活力。此次拿阿里「開刀」,具有一定警示意味。

 贏者通吃實為規模壟斷

 經濟學者、新金融專家余豐慧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類似阿里巴巴「二選一」早已出現,典型案例就是2010年騰訊「大戰」360。當時由於互聯網經濟模式尚處於發展階段,國家並沒有就此打擊它。但新經濟發展至今,規模已十分龐大,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比如,社區團購、贏者通吃等,這並不是好現象。事實上,它們就是自然壟斷、規模壟斷。這種情況在互聯網企業中發生很多,不但是中國,國家反壟斷完全有必要。

 未來重點打擊過度擴張

 事實上,阿里巴巴今次遭調查並非「突然襲擊」,此前已有預兆。年初公布的《〈反壟斷法〉修訂草案(公開徵求意見稿)》首次增設互聯網經營者市場支配地位認定依據的規定。前不久,市場監管總局又發布《關於平台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已完成公開徵求社會公眾意見。這部重要規章即將出台,意味着互聯網平台經濟領域反壟斷號角吹響。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顯示出中央反壟斷的決心,「國家對互聯網巨頭們的整頓應是早有想法」。

 余豐慧指,像阿里巴巴「二選一」這樣的做法毫無疑問與市場精神相悖,應予懲罰,並起到警示作用;但未來反壟斷重點應放在過度收購、併購上。大型企業過度的規模擴張、贏者通吃,會讓中小企業喪失機會,打擊市場活力。一個良好的市場,應有很多市場主體。(記者 伍敬斌)

 「二選一」遠不止有阿里

 阿里巴巴涉嫌「二選一」等壟斷行為遭調查激起千層浪,引發市場高度關注。去年,內地明文規定不容許電商平台逼商戶「二選一」競爭,惟互聯網行業「贏家通吃」情況下,科網企業間的「二選一」局面時有出現,不僅是電商平台,還涉及外賣、團購、快遞等領域。隨內地加強執行互聯網反壟斷行為,不同互聯網企業或將成為執法對象。

 科網企業競爭不止,「二選一」事件不休。所謂「二選一」,是指電商平台要求入駐商家只能在該平台提供商品或服務,不允許或變相要求商家不能同時在其他平台上開展經營活動。除阿里巴巴外,過往涉及「二選一」爭議的企業還有騰訊(700)、京東(9618)、拼多多、美團(3690)、閱文(772)、順豐……

 近10年來,內地互聯網主要「二選一」公司及領域事件屢見不鮮。電商平台上,京東與阿里旗下淘寶每年「雙11」經常會引發「二選一」大戰。2015年淘寶天貓雙11前夕,京東曾向國家工商局舉報阿里巴巴擾亂電商市場秩序,在「雙11」促銷活動中脅迫商家對電商平台二選一。

[責任編輯:徐麒釗]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