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視野】美國反全球化 中國再區域化

2021-01-04 03:08
來源:香港商報

 李哲

 如果說,過去幾年是「去全球化」的時期;那麼,2020年則是「再區域化」新時代。其中,中國先跟東盟和日韓澳紐簽訂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近日再宣布將如期跟歐洲簽訂《中歐全面投資協定》(BIT);對比其他地方,特別是仍在大搞貿易及投資壁壘的如美國、英國等,中國乃是「去全球化」及「再區域化」的大贏家。

 自我封閉與敞開大門

 特朗普成為美國總統之前,世界貿易朝著一個目標邁進,就是通過世貿組織實現最大程度的貿易自由化。雖然,世貿多哈談判一波三折,經過12年之久都無法破冰,惟2013年「峇里成果」的達成,則標誌了貿易全球化並非空中樓閣。然而,自競選時已大呼「去全球化」的特朗普,及後還居然威脅退出世貿,則令這個有益貿易、有益世人的浩瀚工作大開倒車,要通過世貿來推動貿易自由化變得非常困難。涉全球各國的「多邊協議」路不通,等而下之的辦法,乃是轉而尋求區域性的「多邊協議」或兩國之間的「雙邊協議」。

 適者生存,世界進入新時代,我們須與時並進。國家主席習近平一直扛起推動經濟全球化、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使命,正當美國向其他國家亮出拳頭,不斷封關設鎖、加稅加障,中國就不斷伸出友誼之手,重修國與國之間的友好經貿關係。其實,除針對亞太的RCEP和針對歐洲的BIT,眾所周知,中國向來也積極拓展與非洲的經貿關係,就連跟拉美的經貿往來也愈來愈高──2019年中拉貿易總額便創出歷史新高,而2020年疫情下前9月數字亦僅微跌2.8%,而最近有報道指,隨着中國減少從澳洲輸入活牛,烏拉圭的牛肉出口便因此受惠,事實上,中國乃是巴西、阿根廷及烏拉圭的第一大農業輸出地。至於中國跟亞太、歐洲及非洲等的經貿關係,相信不用細談,大家都知道究竟有多密切,以至如何與日俱長了。

 的確,中國跟許多地方的經貿往來日趨緊密,上述的「區域性協議」幾乎涵蓋了世界主要經濟體系,但當中尚有例外:以美國為首,英國緊隨,包括加、澳、紐的五眼聯盟,近期不適切地針對中國的內部事務,以至新冠肺炎疫情問題等說三道四,相關政治化操作就無奈損及了正常的彼此經貿關係。值得留意的是,雖然澳紐有份簽訂RCEP,惟「多邊協議」的成果或不足以彌補「兩邊關係」之惡化。

 無視法理 政治上打壓

 伴隨「去全球化」的不良風氣,在「民粹政治」下「新冷戰」亦恐山雨欲來;在特朗普煽動下,美國陷入了「修昔底德陷阱」,於是煽動其盟友企圖遏制中國發展,尤其是藉所謂政治理由來剝削中國合情、合理、合法的利益──的確,其「無底線」的打壓程度,已屆不問法理、不問原則的可怕地步。

 在彼方動輒批評中國無法治的同時,當地又何曾尊重法治?審訊「華為公主」孟晚舟一案,實質無異於綁架;在缺乏任何證據的前提下,指控華為威脅「國家安全」云云,一切便僅出於長官意志、行政命令,並無經過什麼審訊,不容許辯方申辯,以至屬於「有罪假定」及「未審先判」。食髓知味,近期美國進一步連番以「國家安全」為由,肆意將大量中國企業列入黑名單,更是行政大於一切包括司法的行徑。當然,強迫字節跳動售予美國企業,更是惡名昭彰的強盜所為。凡此種種,試問哪一樣符合公義?某程度言,相關做法不是捨棄原則,不過是原則只有一條:就是打倒政敵絕對淩駕所有!法律則是服務政治的工具罷了!

 尚幸,除美國外,中國還有許多朋友。特朗普一手打破「地球村」的友好格局,受損的只有美國本身,不會損害到中國的持續發展。拜登就任美國總統後,全球化會否迎來新的轉機?暫時仍屬未知之數。但可肯定的是,中國與其他地方的經貿發展,必然會更勝從前。始終,一方是前途光明、敞開大門,一方是垂垂老去、自我封閉,不跟疫情下進一步大步跨前的中國打交道,難道還要死抱仍在疫情泥淖中掙扎的美國以至剛脫歐的英國?誰也懂得選擇吧?

[責任編輯:岳昕]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