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不少國家貿易「慘淡經營」,而中國卻實現了新的飛躍。據外媒報道,中國已超越美國成為歐盟、印度的最大貿易夥伴,同時,中國連續五年成為德國最大貿易夥伴。對於中國接連成為多個經濟體的最大貿易夥伴,受訪專家表示,主要原因還是得益於疫情防控得力,經濟恢復迅速。這在短期內對世界貿易的格局將產生重大影響,中國在全球經濟復蘇中將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當然也要看到,中國外貿在2020年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成就,也是因為疫情這一特殊原因。疫情退去後,供求關係也將歸於平衡,中國仍應積極引導產業轉型,以期更好應對未來的挑戰。
疫情防控得力 經濟恢復迅速
據印度商務部數據,中印之間的雙邊貿易額2020年達到777億美元,中國取代美國成為印度最大商業夥伴。疫情暴發後,由於對商品的需求低迷,印度與美國2020年雙邊貿易額為759億美元。
早前,有消息指出,中國首次超過美國成為歐盟最大貿易夥伴。據歐盟統計局數據,2020年歐盟從中國進口商品3835億歐元,比上年增長5.6%;向中國出口商品2025億歐元,增長2.2%。歐美貿易則比疫情暴發前明顯縮水,歐盟自美進口、對美出口分別出現13.2%、8.2%的降幅。在歐盟前十大貨物貿易夥伴中,中國是唯一實現貿易雙向增長的國家。
另據德國官方最新數據,2020年德中貿易在疫情下逆勢增長3%,總額達2121億歐元。中國已連續五年成為德國在全球範圍內最大的貿易夥伴。
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中國能夠新晉成為一些國家的第一大貿易夥伴,首先是得益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得力,經濟迅速恢復。2020年,中國經濟的表現處於世界前列,在主要經濟體中首屈一指,再加上產業體系門類齊全,製造業系統完善,所以供給能力非常強。
與中國對比,其他主要經濟體的表現就乏善可陳,尤其是美國,疫情防控失當,製造能力和對外貿易受到很大制約。此外,2018年以來,美國掀起的貿易戰,不但針對中國,也針對了歐盟,這顯然也影響了美國對歐盟國家的出口。一消一漲之間,中國的貿易地位自然提升。
仍應着力轉型應對未來挑戰
中國的疫情防控和經濟復蘇,不但為本國出口增強了競爭力,也為擴大進口創造了條件。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進口了近1.6萬億元人民幣的消費品,其中肉類、首飾、化妝品進口增幅都在30%以上。這毫無疑問對世界經濟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
連平認為,中國一再成為世界主要經濟體的最大貿易夥伴,這對中國外貿來說顯然具有很大的正面意義,意味着中國在全球經濟復蘇中將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也將越來越大。在國際事務中,中國將更有話語權。在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下,中國外貿地位的提升意義亦十分重大。
不過,中國在國際貿易地位的提升固然可喜,這其中也有一些可能值得關注的隱憂。連平表示,目前世界經濟所處的這一時期是由於疫情導致的較為特殊的時期,一旦疫情退去,中國面臨的貿易環境終將恢復平衡,屆時中國能否迅速轉變回來,還需要政府的一些引導。「比如,目前中國外貿出口較好的部分,仍是中低端商品。因為疫情的關係,其他國家民眾急需的商品,不是高精尖的科技產品,而是『宅經濟』所帶來的產品,主要是日常用品。此前,中國一些民營企業原打算轉型,但這些商品的需求大量增加之後,便又開始做了。這對產業的轉型造成一定影響。所以,中國仍然需要繼續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以期更好應對未來的挑戰。」連平說。(記者 伍敬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