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芯慈善會指,政府正就回覆聯合國針對內地香港和澳門三地的兒童權益報告收集公眾意見,當中有團體提到現今社會盛行「餵母乳才是好媽媽」的想法。慈善會認為,上述觀點並不正確,因使用母乳餵哺嬰兒並非必然的事情,而不少母親在母乳餵哺時承受精神和身心壓力,令小朋友成為最終受害者。
慈善會發言人雷震東表示,衛生署家庭健康服務網站以『愛.從母乳開始』為標題,標榜母乳是母親給予孩子最珍貴的禮物,而慈善會明白政府希望鼓勵母親餵哺母乳,但母乳餵哺問題涉及實際身體狀況上的挑戰;因此網站內容把母乳跟母愛掛勾,不期然帶出錯誤訊息予公眾。慈善會建議政府在推廣母親餵哺時能作出平衡,多著墨提醒公眾餵哺母乳不是必然,至於母乳及母愛也非正面聯繫,從而鼓勵社會和家庭給予媽媽更多理解與包容。
此外,慈善會還引述《兒童權利公約》條文去談及宣傳玩具影片和輸侯公屋對申請兒童的影響。慈善會指,《兒童權利公約》第17條是接觸適當資訊,但時下流動裝置普及、新冠肺炎疫情更令兒童無可避免接觸網上媒體,而網上媒體和社交平台充斥大量缺乏教育價值和宣傳玩具影片;平台演算法在得悉兒童收看有關影片後便會推介更多類似內容,令兒童容易沉迷;因此慈善會促請政府着手研究問題,並考慮立法規管針對兒童的廣告及影片,保護兒童免受商業宣傳帶來之負面影響。
慈善會其後還提到《兒童權利公約》第27(1)至(3)條為生活水平,而慈善會得悉1戶有兩名就讀小學兒童的4人家庭,他們居於元朗寮屋區,在輪候公屋9年後才發現申請人意外填漏一份多年前供完之細額保單,因此需要重新輪候。
慈善會指,明白公共房屋是社會珍貴資源,故申請機制的公平性有需要嚴謹執行,但慈善會提到公屋平均輪候時間為5.4年,兩名兒童可能須等到接近成年才能擁有較人道生活環境,當中包括正常食水供應;慈善會認為既然漏報事件沒有影響申請資格,故房委會為何不能酌情處理;會方指偶然在報章會觀看到同類事件的報道,故上述事件並非冰山一角,因此促請政府檢討公屋申請機制,並檢視如何在公平及兒童權益上取得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