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研究:疫苗接種和保持社交距離是預防疫情反彈關鍵

2021-03-09 16:32
來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中文大學表示,早前就新冠肺炎疫苗對防止疫情反彈進行流行病學研究,並發現如果使用有效率為75%的疫苗,在達致群體免疫,即1年內疫苗接種率約為64%之前,社交距離措施之強度可作不同程度放寬,仍能有效遏止新冠肺炎疫情反彈。中大指研究結果最近於學術期刊《自然:人類行為》(Nature Human Behaviour)上發表。

 中大透露,跨學科研究團隊與南安普敦大學WorldPop項目合作,致力研究透過結合社交距離措施和疫苗接種以防止新冠肺炎反彈,並將其研究成果和建議推廣到不同人口密度的城市。

高密度城市結合新冠肺炎疫苗接種和社交距離措施的驗證結果。

 中大指研究團隊利用內地匿名移動數據,設計1項與人群移動相關的社交接觸指數,並參考武漢市在2020年1至4月封城前後之數據,以統一量化社交距離措施和新冠肺炎疫苗接種的影響,從而可以彌補防疫措施與疾病傳播之間的差距。

武漢市的社交接觸指數隨人口密度和社交距離不同而變化。

 中大表示,研究團隊利用社交接觸指數模型考慮和量化多項因素對增加或減少易感染社交接觸之影響,例如復工、居家令和新冠肺炎疫苗接種程度等;研究人員其後假設疫苗有效率為75%,即意味已接種新冠肺炎疫苗人群將有75%概率可以維持日常工作,而結果是相當於約75%人口遵照嚴格社交距離措施或居家令所帶來減少易感染社交接觸的效用。

 中大指研究團隊評估了數種防疫措施組合,模擬在不同人口流動水平、人口密度及社交距離措施的強度下,疫苗與社交距離措施對減少新冠肺炎疫情再度爆發之關係。

防疫措施在不同人口密度下對預防新冠肺炎反彈的估計效果。

 研究團隊假設達致群體免疫的1年內新冠肺炎疫苗接種率為64%,疫苗有效率為75%,在中等人口密度之城市,即約一半武漢市,接種疫苗可縮短36至78%實施社交距離措施的時間;對於人口稠密城市如武漢市,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可降低社交距離措施強度,並縮短新一波疫情持續時間及減少病例數目。

 研究團隊把上述結果與不接種新冠肺炎疫苗或僅逐步接種疫苗之情況相比,有效的新冠肺炎疫苗接種計劃結合一定程度社交距離措施,在毋須限制人口流動之情況下仍能有效防止新冠肺炎疫情反彈。因此研究團隊強烈建議人口密度高、疫情相對容易反彈的城市盡快開展新冠肺炎疫苗接種計劃,同時應保持社交距離措施,直至產生群體免疫。

[責任編輯:黃逸]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