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徒假冒郵政及銀行套取個人資料 逾百人中招損失超300萬

2021-03-10 08:42
來源:香港商報網

 疫情下網絡騙徒猖獗,警方指近期接獲逾百宗假冒香港郵政及銀行的「釣魚」騙案,受害人均收到相關虛假電郵或手機短訊,分別訛稱有包裹無法派遞要求支付郵費,以及銀行帳戶有異樣,要求補充信用卡或網上銀行密碼等資料,乘機騙取金錢,逾百人中招,合共損失逾300萬元。警方日前已偵破銀行「釣魚」騙案,拘捕9人。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網絡安全組)警司張天樂表示,去年11月起,有騙徒假冒香港郵政發出電郵及手機短訊,聲稱有包裹無法派遞,誘使收件人進入假網站以套取信用卡資料,並進行未經授權簽帳,警方至今共接獲120宗相關報案,合共損失逾221萬港元。其中最大宗損失金額個案是一名39歲男子,在虛假的超連結輸入信用卡資料後,被騙徒以歐元消費,損失逾7.5萬港元。暫時無人被捕。

 張天樂解釋,這些短訊往往僅要求事主以信用卡支付郵費,「(事主)覺得只係10幾蚊,無所謂」,但騙徒得到信用卡資料後,便大肆消費。

 香港郵政總監(運作)胡柏堅表示,假冒訊息的內容包括要求受害人繳付郵費或其他費用、收件地址不正確或資料不齊全等。但他指,香港郵政若派件不成功,郵差會發出郵件通知卡予收件人,不會透過電郵、手機短訊等要求收件人提供地址、或繳交任何派遞費用,亦不會代收關稅。

 警方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總警司羅越榮形容,相關手法是「新瓶舊酒」,疫情下市民的生活習慣有所改變,更多透過網上購物,估計受害人因此容易向與郵遞有關的「釣魚」網站放下戒心。他提到,部分假冒訊息只要求受害人繳交10多元至數十元「郵費」,由於金額不大,市民容易誤墮圈套,但騙徒的目的是想套取受害人的信用卡資料。

 警方提醒,市民不要開啟來歷不明的郵件或訊息、切勿登入未經查證的網站,亦可透過香港郵政網頁,利用郵件編號查詢郵件的真偽。

 另外,警方于2月至今接獲15名市民報案,指有騙徒假冒本地銀行發出手機短訊,聲稱其戶口未能成功驗證或有異常,要求他們進入假網站,輸入個人資料及流動保安編碼。騙徒其後登入他們的網上銀行帳戶,將存款轉走。受害人合共損失金額逾88萬港元,其中單一最大損失金額為26萬元,受害者為一名57歲女售貨員。

 警方就假冒銀行釣魚騙案展開深入調查後,採取行動拘捕6男3女(17至49歲),其中3人為骨幹成員,餘下6人為傀儡戶口持有人。(圖:港台)

[責任編輯:蔣璐]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