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直擊】中高考體育改革話題引熱議

2021-03-10 16:31
來源:新華社

 正在進行的全國兩會上,有關中高考體育改革的話題再次引發熱議。隨着推進體教融合的步伐不斷加快,越來越多地方開始討論、探索「中考體育100分」「體育入高考」的可能性。考試能否成為解決當前體育教育問題的良藥?推進體育課改革、實現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前路在何方?

 「中高考體育」話題背後

 作為最早推動「體育入中考」的專家之一,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全國學校體育聯盟(教學改革)主席毛振明表示,設計中考體育,主要是為了解決當時初三體育課大量被文化課佔用,學生體質普遍下滑嚴重的問題。他坦言,「雖然是應試教育,但至少它能提升體育課在學校的地位,促使孩子們增加體育鍛煉。」

 2020年9月,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聯合印發《關於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將學校體育的重要性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面對刻不容緩的改革之勢,一些業內專家認為,用應試的辦法來解決應試的問題,一定程度上能起到倒逼效果。

 新華社記者採訪發現,隨着體育中考分值不斷提升,不僅學校體育課日益受到重視,「體育老師被生病」現象日益減少。

 毛振明認為,從目前中考的經驗來看,中高考體育改革一定能夠推動中學生體質狀況的改善,而從體育教育改革的全局考慮,體育考試應該是一個階段性的策略,其目的在於用應試教育的辦法來解決應試教育造成的問題,而當素質教育大行其道時,這種方式也會自動退出歷史舞台。

 體育教育改革亟須「破冰」

 針對體育考試存在的弊端,一些業內人士表達了擔憂。「分數不是教育的全部內容,更不是教育的根本目標。」全國政協委員唐江澎說,「好的教育應該是培養終生運動者、責任擔當者、問題解決者和優雅生活者。」

 全國人大代表、山西大學國際教育交流學院副院長雙少敏認為,將原本象徵快樂、自由的體育納入考試範圍,不僅增加了家長的負擔,而且讓一些學生對體育產生了牴觸情緒,這某種程度上是對體育的「異化」。

 受訪專家普遍認為,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形成體育愛好和運動習慣是推進體教融合的終極目的,僅靠考試顯然無法達到,而要真正實現這一目標,學校體育教育仍有諸多問題亟待解決。

 記者發現,體育教師短缺問題在一些地方仍十分突出,特別是一些農村地區地域性和結構性的缺編問題嚴重。在山西一所掛牌「足球特色學校」的農村小學裏記者看到,該校沒有一名專職體育教師,足球教練是由美術老師和另一位身兼多門課程的老師來擔任的。

 此外,體育教師專業素養不足、體育課質量較低等情況也是有關專家普遍提及的問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跆拳道協會和空手道協會主席管健民認為,「當前的普遍現象是青少年喜歡體育,但不喜歡上體育課,運動項目化發展水平不高是學校體育工作的明顯短板。」

 對症下藥補齊短板 體教融合任重道遠

 面對體育教育目前存在的問題,專家表示,中高考體育改革只是體育教育改革的一個方面,推進體教融合不能「一考了之」,而是要多措並舉、對症下藥。

 「加大資源投入、完善資源配置是推進體育教育改革的前提和基礎。」雙少敏建議,各地政府應加大體育教育投入力度,增加體育教師編制,支持學校體育場館建設和體育設施購置,保障各中小學尤其是鄉村學校配齊體育教師、開足體育課程。他同時呼籲政府相關部門加強宣傳引導力度,讓家庭、學校、社會各方加快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真正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

 「運動項目化是現代體育的本質特徵之一。」管健民建議,以運動項目為抓手,推動學校體育工作高質量發展,加大中小學運動項目專項師資的培養、培訓力度,同時教育部門應與國家級體育單項協會加強溝通協作,就如何科學合理地在中考體育測試內容、方式和計分辦法中融入更多運動項目元素,如何將運動項目教學、競賽活動納入中小學體育課程內容與教學體系等展開合作與研究。

 「高水平運動項目賽事應是未來學校體育的重要載體之一。」毛振明提倡中小學體育課施行走班制教學,把全年級的體育課安排在同一時間,打破班級,以項目分組,設置排球班、足球班、舞蹈班等,學生自行挑選感興趣的項目進行學習,只要喜歡就可以堅持下去。同時每個班都是一支運動隊,體育課主要通過比賽的形式進行,每學期一開學賽季就開始了,讓學生在實戰競技中提高技術、獲得成就感,從而真正愛上某項運動。

[責任編輯:趙桐曲]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