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專訪】構建現代農業「梨樹模式」升級版——專訪全國人大代表、中共梨樹縣委書記曾范濤

2021-03-11 03:48
來源:香港商報網

 「十四五」時期,我國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致力於農業農村現代化。對此,全國人大代表、梨樹縣委書記曾范濤十分關注。3月8日,曾范濤代表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吉林省梨樹縣作為全國典型的農業大縣,經過不懈努力,在發展現代農業上取得了顯著成效,去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梨樹時高度肯定了「梨樹模式」,「而今,我們正在積極探索以標準化、信息化、機制化、契約化為目標的‘梨樹模式’升級版。」

 記者:2020年7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梨樹考察時高度肯定了梨樹發展現代農業的經驗,要求「認真總結和推廣‘梨樹模式」,你認為「梨樹模式」的核心理念是什麼?

 曾范濤:「梨樹模式」是「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一項創新舉措,是梨樹縣經過十三年不懈努力,研究探索的適合東北地區黑土地的一種保護性耕作模式。它的核心理念就是在保護中利用、在利用中保護,有效解決黑土地的長期透支、土壤退化問題。在具體實踐中,這是一套包括收獲和秸稈覆蓋、土壤疏松、播種施肥、防除病蟲草害的全程機械化技術體系,它主要有秸稈覆蓋、條带旋耕、高留茬、壟側栽培四種方式,具體包括:蓄水保墒、培肥土壤、減少侵蝕、改善土壤、穩產高產、節本增效。

 記者:如何把這種農田耕作為主的「梨樹模式」進一步推廣到現代農業其他領域?

 曾范濤:為切實把黑土地這個「耕地中的大熊貓」保護好、利用好,我們在具體落實中,積極探索了以「標準化、信息化、機制化、契約化」為目標的「梨樹模式」升級版,將「梨樹模式」全面推廣到「現代農業三大體系」建設當中。「標準化」就是建設10個300公頃的「梨樹模式」現代農業生產單元,集成應用大型配套機具,實現標準化作業;「信息化」就是將農業的數字化、數字農業納入到「梨樹模式」,實行智能化操作;「機制化」就是形成縣鄉村社四級聯動機制;「契約化」就是構建糧食貿易、糧食加工、農機研發等多元參與的合作運行模式,從而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保險、金融等企業簽訂合同,為現代農業生產單元穩定運行提供保障。

 記者:「十四五」期間,梨樹如何進一步提升承擔國家糧食安全的能力和水平?

 曾范濤:扛穩國家糧食安全,這是我們產糧大縣的重大政治責任,梨樹縣將在三個方面抓好落實。一是確保耕地數量。堅持用「長牙齒」的硬措施,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政策,嚴格執行耕地佔補平衡制度,確保全縣394萬畝耕地數量不減、用途不變。二是提高耕地質量。持續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十四五」期間新建高標準農田125萬畝,推廣「梨樹模式」面積達到300萬畝,實現適宜耕種地塊「梨樹模式」全覆蓋。三是增加技術含量。聚焦推動農業科技現代化,進一步深化校地合作,全力推動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積極開展產學研聯合育種攻關,加快推進優質玉米品種選育平台建設,從源頭上維護好國家糧食安全。(記者 冀文嫻)

[責任編輯:程向明]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