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對話能否「破冰」?外媒這樣說

2021-03-19 12:11
來源:香港商報網

 中美兩國首次高層戰略對話今(18日)展開,作為中美兩國元首除夕通話之後的落實行動,兩國高層外交主管官員首次面對面溝通,可謂雙方在重建中美關係的過程中邁出的「第一步」。路透社評論稱,這場對話意味着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正在努力處理雙方在特朗普任期內跌至「冰點」的關係,對話或定下拜登時期中美交往的基調。

 雙方首場交鋒激烈

 當地時間3月18日下午5時許,中美高層戰略對話的首場會議正式結束。CNN形容雙方交鋒,異常激烈。路透社則指,開局就傳火藥味,一來一往罕見地公開表現出全球兩大經濟體的緊張關係。

    美方在先致開場白時對中國內外政策無理攻擊指責,挑起爭端。中方對此作出了嚴正回應,指這不是待客之道,也不符合外交禮儀。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表示,由於中國的正當權益受到無理打壓,中美關係在過去幾年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難,損害了兩國人民利益,以及世界的穩定和發展。這種局面不應當再繼續下去。

 王毅又指,美方在中方出發前一天,發起新的對華制裁,不是正常的待客之道,只能證明內心的虛弱和無力,絲毫不會影響中國的正當的立場,也不會動搖中國人民的意志。他強調,國際社會高度關注,雙方在對話中能否各自顯示出誠意和善意,發出積極和正面的信號。如果美方願意,中方願意共同承擔起這份責任,將應該做的工作做好。

轮到中方发言就赶记者走,“美式双标”在安克雷奇上演

中方代表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辦主任楊潔篪在中美高層戰略對話開場白中闡明中方有關立場時表示,希望這次對話是真誠的、坦率的。他強調,美國沒有資格居高臨下同中國說話,中國人不吃這一套。與中國打交道,就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進行。歷史會證明,對中國採取卡脖子的辦法,最後受損的是自己。

 路透社報道稱,雙方似乎已經做好了初步準備,這次會談中能達成的協議似乎很少。

 中國駐美國大使崔天凱17日在接受中國媒體聯合採訪時表示,這是美國總統拜登上任以來,中美雙方高層首次面對面溝通,中方並不指望一次對話能解決所有問題,並沒有過高的期待和幻想,希望會談能夠成為一個開端,希望雙方帶着誠意來,帶着理解離開。

 中方建議管控分歧

 美國政府稱,在與中國官員會面之前的亞洲之行,以及與歐洲丶印度和其他盟國接觸的經驗,顯示自美國總統拜登1月上任以來,美國已加強了與中國對抗的手腕。

 中國駐美國大使崔天凱17日建議美方有什麼問題要跟中方談,儘管可以面對麵攤開來談。美國的拉攏得到願意充當其附庸的日本的積極響應,但在韓國,美國連一份含有「中國」二字的聯合聲明都沒獲得。韓外長18日表示,中美都重要,韓國不可能在中美之間「二選一」。希望這個結果能讓寄希望於拉全球盟友對抗中國的美國好好想想。

 有分析指,拜登致力於聯合盟友而非單方面的行動或許能成為中美關係的一個緩和因素,因為絕大多數國家並不希望在中美之間、在安全和經濟之間做出選擇。

 布林肯早前表示,美國的對華方針是「在應競爭的領域競爭,在可合作的領域合作,在必須對抗的領域對抗」。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

 王毅近期建議中美梳理形成對話、合作、管控分歧「三份清單」,對應的是美方常提的對華問題「三個籃子」:競爭、合作與對抗性問題。楊潔篪則強調兩國可在疫情、經濟、氣候上合作,警告台灣、香港、西藏、新疆等議題是「碰不得的」紅線。

 美政府曾稱,在符合美國利益的情況下,願意與中國合作,並以應對氣候變化和新冠病毒大流行為例。18日,布林肯表示,華盛頓希望看到中國利用其對朝鮮的影響力,說服朝鮮放棄核武。

 布林肯此前曾聲稱將在會晤中提出新疆問題。楊潔篪18日重申,新疆丶香港和台灣都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國堅決反對美國干涉中國內政。他說,美國應該處理好自己的事情,中國也應該處理好自己的事情。他說:「我們對中美關係的看法,就像習近平主席說的那樣,就是希望與美國不對抗丶不衝突,相互尊重丶合作共贏。」

 外媒兩國關係難突破

 外界一直高度關注這次對話,中美外交能否「破冰」?看看外媒是怎麼說。

 《華爾街日報》評論稱,對話為中美提供了重塑雙方之間動盪關係的契機,但認為雙方裂痕深、修復關係難度大。不過,美國也計劃就雙方如何在氣候變化和全球公共衛生等問題上合作了解中方的想法。彭博社稱,在拜登就任美國總統之初,就對中國發出複雜信息。這就是為什麼這次會晤如此重要的原因。除了為未來4年的美中關係定調,它也將闡明究竟什麼才是拜登的優先事項。

 BBC評論說,這是一次「直言不諱」的會面,為雙邊關係設定基本準則,但並不是為了達成協議。美聯社報道說,白宮官員稱此次對話是解決嚴重分歧的初步機會,「很大程度上是坐下來,相互了解,然後各自回去進行評估。」

 BBC報道指,中美兩國在經貿、人權等多個議題上存在深刻分歧,雙邊關係在去年跌至建交四十多年來的最低點。分析人士普遍認為,會議難以為兩國關係帶來突破,但藉此機會,雙方會交流彼此最關切的利益與憂慮。

轮到中方发言就赶记者走,“美式双标”在安克雷奇上演

 新任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打交道的經驗豐富,曾多次訪華並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談。然而,他上台以來,並未大幅度修改前任總統特朗普強硬的對華政策,而是對美國的外交政策展開歷時數月的評估。

 一個顯著的變化是,拜登入主白宮後,「競爭」成為了美國對華關係中的首要關鍵字。拜登稱,中國是美國「最嚴峻的競爭對手」。

 曾擔任白宮國安會中國主任的何瑞恩(Ryan Hass)表示,他預期阿拉斯加會議將是重新定位美中關係的循序漸進過程之中的一步,「從尖銳的對抗,到激烈、頑強的競爭。」

 不過,也有觀點指,儘管中美存在分歧,也不乏在多個領域,擁有廣泛合作空間。彭博社認為,兩國在對抗氣候變化、終結阿富汗戰爭、控制新冠疫情、促進朝鮮無核化等領域,或能尋求共識。

 為何選擇在這裏會晤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中美高層戰略對話的地點選擇位於美國阿拉斯加州中南部的安克雷奇。

 《南華早報》形容阿拉斯加州是一個很好的「中途點」(midpoint),認為選擇阿拉斯加州的原因,在於該州的地理位置:位於中國和美國本土中間,遠離全球媒體的關注。

 位於北美大陸西北端的阿拉斯加州,東與加拿大接壤,另三面環北冰洋、白令海和北太平洋,不與美國本土相連。安克雷奇市位於阿拉斯加州中南部,是阿拉斯加州最大的城市。

安克雷奇(圖源:中新社)

 美國官員表示,安克雷奇有特殊的地理位置——位於中國和美國正中間,方便參加會議的人員。兩位中國高級外交官前往這裏,更展現了一種期待相互包容的意願。

 與此同時,安克雷奇也是一些美國到亞洲航班的中轉站,早期的遠程客機在跨太平洋飛行時都要在安克雷奇加油。如今,中美之間的客機可以一站直達。

 此外,相較美國本土,阿拉斯加疫情相對較輕。目前,阿拉斯加16%的人口已經完成了疫苗接種,這一比例居全美之首。 

 美國《外交政策》稱,美中官員都承認雙邊關係存在可以合作的領域,誰會邁出第一步,邁出多大一步,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華盛頓和北京的內部政治。由於氣候變化,阿拉斯加的冰川正在以創紀錄的速度融化,這無聲地提醒雙方,也許是時候妥協了。

[責任編輯:鄭嬋娟]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