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長陳茂波今日(21日)在網誌指,國家十四五規劃及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的新發展理念,香港必需抓緊機遇、全力參與。他指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到香港作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國際航空樞紐等,關係到香港能否把握經濟增長的新動力,也涉及到經濟多元發展的續航力和更豐富的就業機會。而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意味本港要抓緊透過大灣區為切入點,把握日益龐大的內地市場,本港同時要強化跳板、中介人、高增值服務平台、國際人才庫和資金池、試驗田、防火牆等角色和功能,促進內地市場與國際市場的互動和對接,以及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的對接。
陳茂波指香港的社會和經濟發展,一直與內地的發展和需要緊密相連。國家發展大局的演變催化出香港經濟的新局。自上世紀七十年代末起,內地開始實行改革開放造就了大量港企北上和港人到內地發展,香港經濟由輕工業轉向服務業;1993年第一家國企在港上市,開啟了往後中資公司在港的集資潮,推動香港金融中心的發展;2006年第一家內地企業在港滬兩地同步上市,深化了兩地市場的互動,也為2014年的股市互聯互通奠下基礎。香港的成功繫於緊貼內地市場需要,助力國家發展的同時,也成就了自己。
早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了「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綱要」)。「綱要」錨定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為2035年遠景目標,屆時國家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將大幅上升;「綱要」亦列出國家在「十四五」時期的發展目標、工作理念以及重點任務。這份重要文件反映了國家對當前及未來國際局勢和國內發展的研判、回應和部署。
「綱要」提出的是以新發展理念、在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這對香港又帶來什麼啟示呢?
國家發展的新階段,其實也是香港發展的新局。如何能「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呢?先機就是生機,可以是先發優勢,也可是「彎道超車」的後發先至。「綱要」提出關鍵是要讓科技創新成為核心的驅動力,賦能各個產業或企業升級轉型、革新產品。此外,也要把握昔日未曾注意的新商機、新市場和新消費群。香港必須抓緊機遇、全力參與。
陳茂波提到,須注意「綱要」的思路、理念和內容,以及對香港的支持在哪些方面。「綱要」提到支持香港鞏固提升競爭優勢,除了在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等較傳統的範疇外,還包括第一次提到香港作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國際航空樞紐等。此外,深港河套的科技創新合作區也首次被納入粵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建設,與大灣區內的前海、橫琴和南沙並肩。這些都關係到香港能否把握經濟增長的新動力,也涉及到經濟多元發展的續航力和更豐富的優質就業機會。
「綱要」提出的新格局是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相互促進發展。雙循環的建構是為了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及更安全的發展。從經濟發展與企業經營的角度來看國家的雙循環發展格局,意味香港要抓緊透過大灣區為切入點,把握日益龐大和對質量要求不斷提升的內地市場、意味科技創新是走進內循環發展的快道;香港同時也要強化跳板、中介人、高增值服務平台、國際人才庫和資金池、試驗田、防火牆等角色和功能,促進與豐富內地市場與國際市場的互動和對接,以及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的對接。